有效親子溝通的三大原則(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哪三個)
在接待咨詢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跟現在的孩子交流太困難了,說得輕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說得重了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那么到底有沒有一些好的方法可以使我們的親子溝通更加順暢有效。今天,為大家總結了兩條親子溝通的兩大原則。
第一條大的原則:因齡而異。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要根據他的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溝通交流的方式。
零到三歲的孩子,家長要多跟他說說話。可能有家長會說,是不是搞錯,零到三歲的孩子能聽懂你在說什么,應該是長大了再去跟他講道理。其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的,零到三歲的孩子,他的語言系統沒有那么的發達,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才要多跟他去親近,多跟他說說話,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當然可以說的內容有很多,你可以借助繪本,也可以說說你自己日常的工作,也可以是表達對寶寶的喜歡和愛,比如說告訴他你很喜歡他,你的語氣,你的語言,你的肢體等等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他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有助于孩子建立高的自尊。
三到十歲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則是要多給予他們具體的指導性的建議。當然,我們所給的這個建議一定是有助于他解決當下的,手頭正在做的事情的。比如說我自己的孩子正在上小學,然后老師會布置任務讓他去做一些家務活。那么在他掃地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他沒法像我們大人一樣一一地把地掃過去,他通常是會在地上留一塊沒掃,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能說你怎么這么笨,這么大了還不會掃地,我們需要做的事,你告訴他怎么樣操作,他可以將這個地掃的很干凈,家長這樣做的過程當中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一方面對于孩子來說,在你的指導下,他完成了某件工作,他會覺得特別的開心,有助于他建立自信心,那另一方面,孩子也會跟你越來越親近,越來越依賴你,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十歲以上的孩子,也就是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我們家長,則要多聽,多鼓勵。傾聽是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的,這是家長需要學會的一個親子技能,因為你要去聽他孩子背后他要表達的需要是什么,他的動機是什么,他渴望你為他做什么。還有一個家長要學會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能,就是要學會認“慫”,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我們不能事事地給予他指導,你要適當的去表達,說這個事情我也不知道怎么辦,讓他自己去想辦法,動腦筋去做的過程就是培養他自己的一個獨立成長的一個過程。
第二個大的原則:因事而異。談大事,要講原則,提要求,則要具體明確。
我們會發現跟前面所說的一樣,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我們會事無巨細地去指導孩子,但是隨著我們孩子的成長,他有了一定的技能之后,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后,我們在家里面跟孩子去談的時候了,我們就有必要提出我們的大的原則是什么?
至于說孩子在遵守這個原則的過程中,他具體怎么做的我們家長可以適當的去放手,因為如果你事無巨細的都去抓的話,孩子就會有時候搞不清楚,哪些是他自己該抓的重點,哪些是他自己可以自由安排的,其實我們在親子溝通的這個過程中,也是一個給他放權賦能的過程,就是教會他獨立的一個過程。
如果說我們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涉及到了具體的要求,你一定是要清晰明確說給孩子,因為我們和孩子之間有認知差異,給了孩子具體的要求,孩子則能很好地完成。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是有家長跟我說:老師,我的孩子老是沒法專心寫作業,我很愁,怎么辦?那么我,我就會問他,你的這個專心具體指的是什么?你覺得在什么樣的一種情況下,孩子就是專心寫作業了?他是寫完一張卷子再去玩耍就是專心的?還是說他寫完當天的一頁作業他就是專心?還是說他在二十分鐘里面能夠安安靜靜的寫作業就專心?這個專心每個人的看法,每個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你不能很籠統地說你寫作業一定要專心,那么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很多的時候他是無從抓手的,就有可能她跟她的同桌相比,他同桌每天寫作業的時候可以寫十幾分鐘一頁試卷,作者十幾分鐘一頁試題,而他自己了則可以坐在那個書桌前寫上二十分鐘他說自己已經很專心了。
因此你要讓孩子專心,你就要說出具體要求,例如認真寫30分鐘作業,很具體,孩子也很好操作。一旦要求籠統,則孩子無所適從。這個就是大事講原則。而具體的要求則一定是要清晰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