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要表達什么(沉默的羔羊你的羔羊安靜了么)
近年來,孩子自殺或者殺害父母的人間慘劇不斷上演,讀完讓人心痛不已!親子關系本是世上最親密、最美好的關系,為何會走到要結束年輕的生命,或見親如見仇,拔刀相見的地步?作為父母,我們要深刻反思,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要學會自查。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父母,該怎么和孩子相處?你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級,或者升入初中后,是不是就開始在父母面前扮演起一個“沉默的羔羊”的角色呢?
家長們,你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你才多大?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我們是過來人,難道還沒有你明白嗎?”,
“你這孩子,怎么聽不進一點批評的話”,
或者更厲害地:”你給我滾“,”我再也不想見到你了,”有本事離家出走,就別回來”……
當你說出這些話,你聽過孩子的心里話嗎?“既然他們認為只有過來人說的話才對,我也沒有發言的資格了,我也不再想和父母說什么,說了他們也不會懂。”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利用身為父母的優勢剝奪了孩子的合理權利,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一味的去訓斥孩子,不讓孩子說話,事后不聞不問, 想起來再責備幾句,這樣的單方面的所謂教育,一定會帶來一連串的不良后果,甚至發生家庭的悲劇。作為父母,不能不重視和孩子的正確交流。
真的關懷孩子就請你學會傾聽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吃好、穿好、而是尊重!你的家是一個民主、開明的家嗎?你常引導孩子說說自己嗎?我們要有主動聽孩子說的意識,孩子犯錯了,要允許孩子解釋、申辯。當孩子遭遇挫折、困惑、失敗和難過時,我們更要積極地安撫和平靜孩子復雜激動的情緒,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有意識地聽還要有方法地聽
試著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就事實本身向孩子求證,進一步了解孩子還有沒有隱含的問題,找出孩子心中的癥結,不要急著去當一個“演說家”分析、勸告說出判斷的話,讓孩子真正產生“我被父母了解”的感受,孩子的負面情緒才能緩解。
少說話,有時候更管用
簡單的事情,父母不必過于解釋,現在的孩子接觸的信息不比父母少,簡單、普遍的道理,孩子不是不懂,你再嘮叨,孩子能不心煩嗎?不要沒完沒了的嘮叨,長篇大論的說教,效果真的很差,不如給孩子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平等地對待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長總是想在家里立威,立規矩。立規矩沒有錯,但不要總板著臉打斷孩子的話。讓孩子在家里感到恐懼,感到反感,一旦逆反心理產生,他還能和你說“心里話‘嗎?我們用朋友的身份和語氣去和孩子談,常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生活的疑點難點,孩子的自信心和創造力才會提升。
表現出聽孩子說話的興趣
有時候,孩子主動想說一些事情,我們就不要還在看電視、刷抖音、做家務或者心不在焉。你立刻重視他,專注地聽他說話,就是尊重他。不要抱臂、看書、捂著嘴巴,眼睛不看孩子,這些小動作,會讓孩子覺得你不想聽。所以,孩子溝通無小事,最好的親子溝通是父母用眼睛看著孩子,傳遞你的興趣,面容和藹,控制你的音量,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把話說完。不要打斷孩子,孩子才能獲得情感上的安慰。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是個重視交流與合作的社會,孩子的說話能力、水平是評價其知識、修養、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我們要重視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特別是家里有不愛表達的孩子,一定要多鼓勵他主動去說,帶他去多接觸外界,養成和人交流的習慣,內向害羞的孩子,我們要尊重,用心去幫助孩子矯正害羞的習慣,問孩子問題,避免說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沒有,多問一些過程。
引導孩子說出正確的話,培養思辨能力
孩子說話時,可能會出現過激、前言不搭后語、父母要幫助孩子選擇正確的語言,指導孩子說話前先搭配好詞語,讓孩子努力把話說完整,教會孩子把想說的話聯系起來,思考后再講出來。孩子知識面較窄、外界社會接觸少,辨別能力低,父母在聽孩子說后,要與孩子共同評價,對的話積極的肯定,客觀事實不符合的話要引導孩子去判斷,最終孩子說話的準確性、思想性、深刻性都會變得更好!
最后,我們聽孩子說話時,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語調和語氣、孩子的舉止、從而調整教育孩子的方式。
現在許多家庭,都懂得了愛與平等對于一個家庭氛圍的營造,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但是,還有家庭存在舊的思想,高高在上,控制欲很強,希望我寫的文章能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大家和我們積極交流,共同把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