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有效溝通,促進健康成長(科學做好親子溝通,共促健康快樂成長)
有效的親子溝通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有效的親子溝通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
王營
“我想進行嘗試,我就是想錯一錯!”據媒體報道,在湖北武漢中學近日進行的親子溝通調查中,有學生這樣呼吁。在關于學生是否“聽話”的調查中,超過五成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而超過七成孩子卻認為自己“聽話”,雙方在親子溝通的有效性上出現了偏差。學生們普遍“吐槽”,家長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強加到他們身上,卻忽略了他們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并呼吁父母:“請給我們試錯權!”
有效的親子溝通是促進家庭和諧、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從武漢中學關于親子溝通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下親子溝通中至少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親子地位不對等,溝通不暢,造成雙方在溝通的有效性上出現偏差,甚至造成溝通無效;二是在溝通中不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沒有給孩子“試錯”的權利。
親子溝通中父母與孩子應該處于一種什么地位?是父母以家長的身份高高在上給孩子說教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周國平先生曾說:“和孩子相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孩子。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個靈魂,以及一個有自己獨立人格的個體。” 美國作家愛德華也說:家庭關系緊張,父母專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等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生。可見,尊重孩子是親子有效溝通的前提。
有效的親子溝通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
然而,尊重不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放任。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特的研究認為,對孩子理解、尊重又嚴格要求的民主權威型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事實證明,極端嚴苛或極端放任的家庭教育都可能培養出極端化的悲劇人物。在親子溝通中,父母只有創造一種民主、和諧和相互尊重的氣氛,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扉,暢談自己真實的想法,進而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既民主又權威,既有規則、有底線,又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這正是培育良好家風的重要原則和方法。
在與孩子溝通中,父母不應以“聽話”為標準要求孩子,而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把話說完。紀伯倫在《先知的靈光——孩子》中說得好:“他們(孩子)是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從屬你們。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焙⒆右灿羞x擇自己人生之路權利,他們有自己的自由和思想,那些企圖控制孩子,希望以犧牲自我為條件換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很有可能會犧牲孩子一生的幸福。
有效的親子溝通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
關于鼓勵孩子“試錯”,這原本是家庭教育的常識,然而許多父母卻在教育過程中有意無意地違反這一常識,把孩子想象成一個個完美的天使,試圖讓他們成為考試永遠第一、無所不能的天才。
“試錯”是孩子的基本權利,也是孩子不斷超越自我、取得進步的保證。世上不存在不犯錯誤的天才,列寧曾說:年輕人犯錯誤,上帝也會原諒。波普爾在《猜想與反駁》中寫下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能夠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錯誤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體驗,日本教育實踐家東井義雄說:“兒童是出錯的天才。”在他看來,兒童不是胡亂出錯的,而是根據一套“法則”來出錯的天才。
父母包辦一切,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不鼓勵孩子嘗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后,往往會因缺乏獨立性或遭遇生活中的挫折而一蹶不振,從而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孩子沒有經歷自我探索和出錯、糾錯的經歷,最終造就的可能就是自卑、自我壓抑、創造力被遏制、自我價值感極低的生命樣態。前蘇聯著名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不能總是牽著他(孩子)的手走,而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度。好孩子是需要管教的,但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而是要放開手腳讓孩子嘗試錯誤,并在試錯、糾錯的過程中不斷積累人生經驗,以樂觀的態度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因為父母不可能陪孩子走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