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還能不能回憶起,你孩子小時候喜歡上幼兒園嗎?是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去?還是每天孩子哭來哭去,你軟硬兼施把孩子強迫送進了幼兒園?那么,你有沒有很認真的思考過,為什么我家的孩子不愿意去,而別人家的孩子都開開心心的去呢?
我家孩子兩歲8個月上的幼兒園,家離幼兒園很近,走路就可以過去,每天早上哄來哄去,最離譜的一次,我們給他換一條路往幼兒園去,說是去公園,可是等到快到幼兒園門口時,他突然發現,還是去幼兒園,小小的身體就要從小推車里跳出來,可是,那么幼小的孩子怎么會敵得過一家人的強迫。最終寡不負重,慢慢已經適應,與其說適應,不如說妥協。
如今反思自己,孩子不去幼兒園,有提前引導孩子,給孩子介紹過幼兒園嗎?有陪孩子一起去感受幼兒園的獨特樂趣嗎?幼兒園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模式?孩子能感受到和家人分離多久可以回來嗎?與小朋友發生意見不統一,到底該怎樣解決?有和幼兒園老師溝通過孩子的狀態嗎?老師的描述詳盡客觀嗎?最最重要的是孩子表現不想去的時候,你有抽出時間,不帶任何傾向的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感受嗎?你想了解他和傾聽他的感受并愿意去幫助他嗎?
如果你家孩子正在幼兒園或者還沒去幼兒園,請認真思考以上問題。作為父母應該怎么做。因為美國教育心理學第12版教材里研究發現,幼兒園時期師生關系的質量能夠預測8年級時學生的學習和行為表現。師生關系的質量從以下三個方面為指標,1.師生沖突水平 2.兒童對教師的依賴 3.教師對兒童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