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的秘密(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之道)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國慶七天假期已經結束,孩子也去了學校,大家有沒有感受到一種暢快的自由感?
不怕笑話,我現在就是這種感覺。
不用陪孩子寫作業,不用管孩子看電視,孩子也沒有在我耳邊吵鬧了,我一心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感覺簡直不要太棒。
可雖說如此吧!我還是將過去這個星期里與孩子的相處細細回顧和反思了一下,總結出了一個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重要秘密。
七天假期重點回顧與反思
七天假期里,我大部分時間都和孩子在一起。
雖然孩子對自己的假期有規劃,但其實真正高效實施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
比方說,在放假的第二天,孩子如上學日一樣自己起床、自己早讀、自己寫作業,但這樣的自己主動做,也僅限于此一天。
在后來的許多天里,孩子便開始約束不了自己了。
于是,一直在站在旁邊看著孩子行動的我也便忍不住了。我下意識地會去管他,語氣中往往還帶著些批評與指責。
每當這時,孩子立馬就會負面情緒暴漲,語氣也變得冷冽生硬起來。然后,我們就會進入暫時性的對抗狀態里。
這樣的狀態發生過多次之后,我內心清醒地意識到這種對抗狀態對我們親子關系的極大影響。
而這時,我的內心里也會跑出來一個“不能再這樣下去”的念頭。也就是這個念頭,讓我跳出了與孩子糾纏的漩渦,得以從旁觀者的視角來重新看待自己與孩子。
我為什么會說這樣一件小事呢?
其實這事可以說大也大,說小也小。說大是因為,如果這樣的對抗狀態一直持續下去,我們的親子關系一定會極速破裂。
殊不知,很多父母與孩子間親子關系的不融洽或者變得陌生,往往都是從很小的事情慢慢累積的結果。
說小是因為,如果我能夠及時地發現和察覺,并做出恰當的改變,那么,這反倒能夠促進我與孩子間的理解,以及親子關系的和諧發展。
因此,在這七天假期里,我反思到的一個養育重點就是,孩子很不喜歡我對他“指手畫腳”,他需要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重要秘密
那我該如何滿足孩子更多理解與尊重的內在需要,尤其是在孩子假期的時候?
兒童及青少年教育專家陳默老師在《家有中學生》一書里有言:
“與青春期孩子相處時,父母要少說話,多傾聽,要減少對孩子的擔心和防范,多和孩子談談自己的心路歷程”。
確實如此,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少說話,多傾聽;少擔心,多信任;少防范,多談談自己。
這個我在七天假期與孩子幾乎身影不離的相處中深有感觸。
比如,孩子最近在背誦發言稿,但我總覺得他練習得不好,沒有完全投入進去。
為此,我沒少提醒他,讓他各種調整和改善。
原本我認為這是些很好的建議,同時也是為了他能夠得體又自信的發言。
可我沒想到的是,孩子老是對我的話聽不進去,還時不時冒點小火苗,讓我很是氣憤。
當然,孩子也不好受。
事后反思,我才意識到是自己說得太多,并且大部分語言都比較負面,說話的語氣神態間也總帶著些咄咄逼人。
因此,孩子自然不愿意聽我說,更不愿意按照我提的建議去做。
想明白了這點,我也便知道該如何去改變自己了。
寫在最后
媽媽一定要少說話,多些積極正能量語言,對孩子更多一些理解,尊重孩子自發的學習安排,相信孩子能夠做好他想要做的事情。
正如我在《家有中學生》一書中看到的那些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及不同家庭的溝通機制,這些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與力量。
《家有中學生》,專給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的實用書。
身為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困難少不了,學習更是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