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什么是親子關系,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不難發現,良好的親子關系,一定是建立在互相理解上的。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當父母真正開始理解孩子,與孩子的情感產生共鳴,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會得到滿足,心靈有所依靠。想要讀懂孩子的情感需求,做理解孩子的父母,我們可以嘗試做:
1.耐心聆聽孩子說的話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或者做錯事的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能夠停下來,聽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一句輕聲的“我想聽你說說發生什么事了”和一句溫柔的“為什么?”,就可以打開孩子的心扉。
反之父母如果不問原因就開罵,孩子就會隱藏起來自己的真實情緒。
試著耐心聆聽他們的想法,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么事,父母都愿意傾聽他們真實的聲音,這樣的親子溝通才是高效有用的。
2.幫助孩子疏導情緒
當察覺到孩子情緒不對勁的時候,父母要幫助孩子一起疏導情緒,替孩子說出他當下的感受。
比如:“我知道你臉很紅,很生氣對不對?”“我知道你流眼淚是因為傷心了”“我知道你不理媽媽,是因為剛才兇你讓你不開心了,對不對?”
當孩子知道父母了解自己的感受,就能盡快擺脫不良情緒,從不安的環境中恢復平靜。
及時跟孩子共情,可以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豐盈堅韌,讓自己和孩子的關系變得融洽親密。
只要有心,每個父母都能夠做到與孩子共鳴,甚至那些曾經被情感傷害過的孩子,也能得到補救。
3.多用肢體動作安慰孩子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際交往中,肢體語言能比說教傳遞更多的信息。
父母愿意靠近孩子,孩子就會感覺到安心。因為父母正在用肢體語言告訴孩子,我接納你,我愿意親近你,你可以相信我。
所以,用好肢體語言,可以加速和孩子親近的距離,更快更好地建立情感聯結。
做好這3件事,孩子從童年時起就會記得,無論發生什么事,自己永遠不是一個人,父母永遠都在自己身后。
只有從小獲得父母關注與理解的孩子,才能豁達樂觀,寵辱不驚,從容面對人生的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