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叛逆是因為什么(孩子的叛逆是對)
你有遇上愛唱反調(diào)的孩子嗎?你說向東,他偏向西。你讓他做的事情,他統(tǒng)統(tǒng)不感興趣。而你不讓他做的事情,他竟然都兩眼放光。遇上了這種熊孩子,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規(guī)律和原因,你家就可能每天都硝煙四起。而當你知道原來孩子的成長中有規(guī)律,孩子的叛逆中藏著他天性的秘密,就就掌握了如何與他相處的秘訣。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的心理發(fā)展特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有詳細的講解,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如何系統(tǒng)的去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這是每一個家長必學的課題,家長你認可嗎?
孩子成長中的三個叛逆期:
- 第一個叛逆期,是我們稱為“terrible 2”的時期。
孩子2-3歲,突然有一天,從小“乖乖”變成“小惡魔”,凡事喜歡用“不”打頭 。
你讓他“吃飯”, 他懟你:“ 不!”
你跟她說,“去睡覺”,他溫饒懟你:“不嘛”。
你讓他“喊叔叔 ”,他小嘴一撇,干脆沉默。
你讓他快快穿衣服,她干脆的懟你:“就不就不”。
實在無語……
這個時期,孩子愛說“不”,跟自我意識發(fā)展有關。他開始形成“我”和“你”的概念,自己的東西絕不給別人,有些事兒一定要自己來。這時候,也迎來孩子的敏感期。像秩序敏感期:會莫名固執(zhí),難以變通,比如,對空間秩序格外敏感,東西一定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否則孩子就大哭大鬧。時間順序:穿衣服一定要按照某種順序;比如:全家出門,他要去開門,每次如此,否則“再走一遍”;或者,看動畫中間被打斷就要重放。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正常的表現(xiàn),而父母不了解時,也許會認為這是孩子的無理取鬧。
- 第二個叛逆期,7-9歲,孩子成為小大人了。
他開始變得愛頂嘴:喜歡和父母辯論,而且一定要爭個輸贏;
拖拉:讓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什么;
脾氣大:批評不得,討厭被當做小孩;
愛面子,自重心強,重視同伴的看法。
這個階段的孩子,進入小學了,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他覺得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于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diào)”。
父母尊重孩子,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此外,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guī)律非常重要,比如飯前做作業(yè),飯后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 第三個叛逆期,是12-15歲,俗稱的青春期
進入青春期,孩子跟炸彈一樣,根本就不敢碰,一碰就炸,完全不敢說話。
或者“孩子根本不跟我們交流,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說多了覺得煩,不說我們也不知道她在干什么”
有一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給在場所有青少年提供了很多卡片,卡片上寫著各種他們可能需要的東西,比如“會打籃球”、“有很好的朋友”、“學習能進步”等等,讓他們選自己需要的卡片。最終,每個孩子的需求不一樣,他們留在手里的卡片也不一樣。可是有一張卡片,被所有孩子留下來了,那就是:我需要-跟父母好好相處。
為什么?父母想和孩子好好相處;而孩子也想跟父母好好相處。
結(jié)果卻是,無法好好相處呢?
問題出在了“匹配”,也就是說,我們的方式和孩子的方式不匹配。
只有深度讀懂,才讓我們和孩子以匹配的方式,最終好好相處。
深度讀懂孩子,找到每個孩子叛逆的背后的原因。
- 有一種叛逆,叫你不懂我的心
孩子哭了,養(yǎng)了一年的烏龜死了。
你說“沒必要,不就是一只小烏龜死了嗎?我再給你買兩只”
孩子哭得更厲害了。
你生氣了“這還勸不了,也權越哭,你怎么回事兒?”
最后,孩子山崩地裂了。
你知道在他內(nèi)心深處,小烏龜?shù)牡匚粏幔磕鞘撬詈玫呐笥选?/p>
換位想想,你最好朋友死了,我勸你,沒事兒,我給你再找兩朋友。你傷心嗎?
最后,我傷心了,你反而覺得我有問題。那結(jié)果就是,我覺得你根本不懂我,干脆不跟你玩兒了。
- 有一種叛逆,叫你不懂我的思路
有些孩子天生思路與眾不同,
別人畫的樹是綠色的,
他畫的是黑色的。
“你這顏色不對呀”,
“有什么不對,挺好看的”,
這種孩子,如果一味糾正,而沒看到他的與眾不同,喬布斯就被埋沒了。
- 有一種叛逆,叫你不懂我的原則
這篇文章沒寫好,重寫一篇吧;
為什么?哪兒不好?
就是不好?
我不覺得,
說出你的原則來,不然就是家長你在任性了。
- 有一種叛逆,叫你破壞了我的規(guī)則
“不行,穿校服”
“今天這么冷,校服這么薄”
不行,穿校服,直接懟回去。
學校有規(guī)定,周一穿校服,他是聽話寶寶。
- 有一種叛逆,叫我傷心了
她如果是言語對抗,吵架,打架,說明她還在努力希望跟你走近。
一旦她不說,默默過自己生活的時候,那是他對你徹底失望了。
父母如何做,孩子才能減少叛逆呢?
- 首先,父母需要持續(xù)不斷修煉,成為覺醒的父母。
做覺醒的父母,要懂得不斷的往親子的情感賬戶存錢。什么意思呢?人人都會有一個關系的銀行,當存的多時,即便負債了也可以從里面取。比如,你多年的好朋友,你跟他擦肩而過,沒理他。因為你和朋友的關系銀行存的錢多,他不會受傷,可能會想:“這家伙果然是近視眼,連我都沒看到。”這件事兒,笑笑就過去了。而如果是今天上午你吵架的同事,你跟他擦肩而過,沒理他。因為你和這個同事的關系銀行中存的錢少,這件事兒可能就中下隱患了。他可能就會想:“哼,你不理我,這小樣,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同一件事兒,因為關系銀行里存款不同,結(jié)果就不一樣。
養(yǎng)孩子,也是這樣,如果父母和孩子的關系銀行里,存的錢很少,誤解就很容易產(chǎn)生。反之,如果這個關系銀行里有厚厚家底兒,親密關系之下,孩子不會太叛逆。
- 要想讓孩子不叛逆,還要成為懂他的爸媽。
不懂孩子,你以為的尊重,他不領情。而讀懂孩子,有很多的工具,比如MBTI或者霍蘭德測試,而我本人更喜歡用天賦測試,想了解,可以私信交流。
總之,唯有讀懂孩子叛逆的根源,才能對癥下藥,真正緩解和他的關系。其實,孩子所謂的叛逆期,又何嘗不是他的“獨立期”呢?正是他要求獨立,和父母的約束,產(chǎn)生了矛盾,才有了抗爭與叛逆。如果我們看到了這一點,是不是會更淡然的處理孩子的每一次“叛逆”呢?
#與孩子一同成長#聰明孩子養(yǎng)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