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做事不磨蹭(孩子老是磨蹭沒有時間觀念怎么辦)
班里面有個小女孩叫婷婷,他是個很乖巧的孩子,很受小朋友和老師的喜歡。有天早上媽媽和婷婷一起來到幼兒園,媽媽很生氣,說想狠狠的揍她一頓。我覺得很好奇就問婷婷媽媽是什么原因,讓她生這么大的氣?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原來婷婷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磨蹭。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緊不慢,每天早上都會上演這一幕。早上怎么叫都不起床,吃早餐的時候非要看繪本,媽媽一個勁地催促,可是他總是慢吞吞的。無論媽媽怎樣提醒,婷婷仍然無動于衷。媽媽很頭疼,每次上班都遲到,而且早上起床像打仗似的。媽媽很納悶,為什么這孩子這么磨蹭呢?
其實孩子做事磨蹭使很多父母都很苦惱,盡管你軟硬兼施,可是孩子仍然跟不上大人的節奏。
孩子磨蹭是有原因的,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就屬于慢吞吞型的。這樣的孩子并不容易改變,反而是父母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思來關注他。而且還有一些孩子并非天生的慢性子,這其中是有一定原因的。
第一點,就是孩子處于動作發展期。這個期間孩子會有手腳不靈活不協調的表現,所以就會導致他做事情比較緩慢。
第二點,就是孩子對做的這件事情缺乏興趣。所以會用磨蹭來拖延時間。
第三點,就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會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而忘記了手頭的事兒,所以就會浪費很多時間。
第四點,就是孩子的時間觀念差,缺乏緊迫感。
第五點,就是孩子太依賴于父母,事事都有大人代勞,所以自己做事情的時候,就會不緊不慢地磨蹭等父母來幫忙。
對于做事磨蹭的孩子,父母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
第一點也就是我經常用的一個方法就是比賽法,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比賽,比如比比誰穿衣服穿得快,誰穿鞋穿得快,誰洗臉洗得快等等。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張評比表,如果誰獲得勝利了,誰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一周結束后,如果小紅旗得的多就會得到獎勵。這個方法很好用,家長可以試一下。
第二點,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如果父母有磨蹭的毛病,做事情磨磨蹭蹭,那孩子也會學會。所以家長一定要改正這個磨蹭的毛病,養成做事情,干凈利索動作迅速的習慣。
第三點,利用興趣激發法。父母可以選擇孩子愛看的動畫片里的人物來激發孩子,具體可以這樣做:要出門之前和孩子一起來做一個角色分配,比如說媽媽現在變成了小愛,寶貝現在是樂迪,我們來看一看小愛穿衣服穿得快還是樂迪穿衣服穿得快呢?這種方式很容易讓孩子快速行動。
第四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拒絕包辦代勞。
父母要做的就是放手讓孩子去做,即使孩子出現了小差錯,家長也不要著急,讓孩子慢慢摸索著完成,讓孩子對父母不過分依賴,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就是鍛煉能力,做事情的速度慢慢地也會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