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軟弱孩子強勢(父母對孩子都欺軟怕硬)
導讀:有這樣一類孩子,他們在生活中,給人的感覺總是那么固執,軟硬不吃、油鹽不進,常常固守己見,這讓父母十分頭疼。面對軟硬不吃的孩子,到底該怎么辦呢?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文/百變爸媽
老路33歲得子,自然是寶貝的不得了,夫妻二人也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的生活、成長氛圍。等到孩子上小學,老路發現:孩子的成績是一天不如一天,寫作業也總是拖拉、磨蹭,而且自信心極低,嘴邊常掛著“我是個笨子”之類的話。最令老路頭疼的是:孩子軟硬不吃,油鹽不進,說啥也不行。用老路的話說:”打也打過,說也說了,就是不行,越打他就越上勁兒,梗著脖子就是不寫,我這哪兒是養兒子,他是我大爺!”
從老路的話中,我捕捉到幾個關鍵點:
第一,孩子的自我評價極低,常用”笨蛋”來形容自己。
第二,孩子很倔強,即使做錯了,也不承認。
深入了解之后,我找到了根源:老路的父輩常用指責式的溝通來教育他,在不知不覺中他把這種方式內化成了自己的行為習慣,也常常用這樣的方式跟孩子說話。孩子問題的根源是過低的自我評價,低自我效能感。
說到這兒,老路有點懵:”孩子做得不對了,我也不能說?”我相信,這也是許多父母撓頭的問題。說,是應該說,但如何說,就是一門學問了。面對倔強的孩子,請保留他倔強之下的尊嚴,如果你執意撕掉這層偽裝,孩子將體無完膚。
自尊是我們的心理皮膚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身體有一種器官叫做皮膚,他能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心靈也有心理皮膚的保護,它因每個人的行為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例如,老路的兒子,倔強的表現就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皮膚。
那么,孩子為什么會如此倔強呢?
1、老路總是習慣性看到孩子做錯的地方,并指責,且沒有告訴孩子如何做是對的。那么,有誰愿意總是被指責呢?
2、被指責多了的孩子,自然會降低自我評價,即:我是不好的,我不行,我不能。他們的內心很卑微,但又不甘于此,承認父母的指責,就意味著自己又做錯了。對于這類孩子來說,是不可能承認的,沉默、倔強、固執,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僅有的尊嚴而設的防線。
自我效能感
社會學習理論創始人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觀評估。評估的結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動機。通俗點說,就是一個人完成某項工作、任務的自信程度,即:我是否相信我可以完成。
我認為,自我效能感不同于自信。自信,是對一個人整體心境、情緒狀態的描述,而自我效能感雖然和自信比較類似,但它指對某個具體事件能否完成的自信程度。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低,是針對某一件具體的事情,例如:孩子可能在繪畫上極有興趣和自信,而在語文方面,成績卻很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偏科。根本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學習這個科目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或挫折,導致自我效能感低下。
倔強的孩子,是在向你求助:媽媽,我已經這樣了,你為什么不趕緊過來管管我,幫幫我?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那么倔強,提升自我效能感呢?
我的建議
第一,面對倔強的孩子,請不要反復強調讓他承認自己的錯誤。他能安靜地聽你說,表明他已經知道了。
第二,這類孩子常見的現象是:“有點陽光就燦爛”,取得一點成績,學會某個技能,甚至是制作出一個手工作品,都能”嘚瑟”半天,家長給個好臉色,就更加表現”猖狂”。那是因為他們獲取的太少了,內心太空洞了,獲取到一點,就會興奮不已。就好像是一個從沒吃過飽飯的乞丐,突然被請吃了一頓火鍋,那種幸福,對他來說是彌足珍貴的。
所以,孩子在家嘚瑟、顯擺,就由他去做吧,他需要借由生活中的一些點滴的成功經驗,不斷地堆積自己的自信。父母能做的,就是把孩子在其它事件上獲得的自信,轉移到他薄弱的地方。例如:孩子繪畫很好,但語文很爛,那么就可以從他學習繪畫的經歷中尋找孩子的閃光點,并移植到語文學習中。
注意:閃光點,不僅指獲得的成績,還包括:努力程度、學習狀態等多方面其它因素。
第三,有效的陪伴很重要。有效的陪伴能讓孩子獲取到足夠的心理資源,以應對自己成長、學習、生活中的煩惱。就好像是你工作了一天,很累很辛苦,你需要休息,但這種休息不僅僅是睡覺,還需要通過游戲、聊天、看視頻、看書等形式緩解心理的疲勞。
第四,針對孩子感覺困難的事情,請給與陪伴和方法的指導,并幫助孩子完成,獲得成功體驗,積累成就感。這一點,要具體的事情,具體來看,不能一概而論。具體的原則應該是:
1、以啟發式提問為主,幫助孩子理清做事的思路;不以自己的意見為主導,強制孩子接受
2、當孩子無法回答你的問題時,請思考:我給出的啟發式提問孩子是否能聽懂?是否超出了他的認知范圍?
結語:倔強的孩子,是通過倔強的形式維護自己的自尊,父母注意保護,到此為止。繼續下去,非要抹去孩子的保護色,倔強之下的尊嚴也會蕩然無存。我想,你應該不會想要一個自卑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