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寫作業拖拉磨蹭怎么辦(孩子拖拉磨蹭不愛寫作業?試試這12個方法)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小學階段每天的作業無外乎語文、數學、英語,時間也會控制在每科半小時左右。
每天大約4點放學,有的孩子雷打不動,6點前全部完成作業,有的孩子卻10點還完不成。區別為什么這么大呢?到底有什么原因呢?我問了幾個家長,原來是這樣的。
1、回家后第一任務不是做作業,而是玩,玩夠了再去做,要催好幾遍才會去做。
2、書寫慢,沒有鍛煉出書寫速度來。
3、上課沒有認真領會老師的意圖,做作業時遇到理解困難,做題慢。
4、做作業心不在焉,做做玩玩,生怕早完成家長會安排別的任務。
以上原因,其中時間管理問題是最突出的,最普遍的問題,其實也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那么,怎么才能讓孩子充分利用時間,做作業不再拖拉磨蹭呢?下面,我分享3個方法。
01 和他一起制定計劃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計劃是一個好方法,尊重他的想法,讓他決定做作業的時間和順序,家長在時間上提出改進意見。
比如他想10點半睡覺,那不行,必須保證十點睡覺。他想把鋼琴放在9點以后彈,不行,要提前,太晚了,會擾民。他想把運動放在最后,不行,太興奮了睡不著。他想回家玩到6點再做作業,不行,玩的太多,后面時間不好安排。
在時間安排上達成共識,孩子才會心甘情愿的遵照計劃執行。因為計劃是以他為主制定的,他有主人翁意識。
這是我們制定的一個計劃
1、讀中文、讀英文,約15分鐘
2、練中文字,英文字,約25分鐘
3、做英語作業,約30分鐘
4、做語文作業,約1小時,包括讀書
5、做數學作業,約30分鐘,要有草稿紙,要讀數學報上的小故事
6、運動,約7分鐘
7、彈琴,約30到40分鐘
另外再孩子提幾條補充意見:
1、書寫工整,排列整齊
2、回家第一件事是做作業,每一道題目都要弄懂。
3、睡覺時間不能超過10點
4、每天睡前刷牙,洗腳或洗澡,保證指甲干凈。
5、每天清理自己的房間,包括地面、桌面、床鋪。物品擺放整齊。
只要我們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尊重他的意愿,孩子也容易接受你給他提的建議。
02 不催促不打擾
在家里給孩子營造寬松舒適的環境,不催促孩子做作業,也不打擾他做作業。讓他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專心、安心做作業。
人都不喜歡被人催著做事情,催促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要相信他的自我管理能力,給他學習的空間。如果孩子真能堅持,那么一個階段后可以給予小獎勵。鼓勵他的努力和進步,讓他嘗到甜頭。
久而久之,孩子的好習慣就漸漸養成了。
03 借助學校的力量
和老師及時溝通孩子在家里的作業情況,讓老師一起督促孩子,家校形成合力,加強對時間管理的重視程度。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老師單獨進行強調,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重視。孩子可能不聽家長的,但是喜歡聽老師的。我們要善于采用這個心理戰術。
如果遇到一個比較上心的老師,那就非常完美了。有的老師建立了專門的作業群,要求孩子在作業群里曬學習計劃及完成情況,每個孩子都曬,曬的好的加分獎勵。這樣,不做計劃或完成不好的也會受利益驅使努力像好的同學學習,形成良好的比學趕幫超的氛圍。
老師再在班上做個關于時間管理的主題班會,那就更完美了。讓孩子認識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學習到時間管理的方法,如番茄管理法,從而更會利用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