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來信說:“我的孩子7歲,自理能力還行,但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慢吞吞的,在學校做作業也比別人慢。該怎樣糾正呢?”
確實,生活中許多孩子愛磨蹭,給自己和家長帶來不便,還耽誤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如何糾正孩子這一不良習慣呢?我們來看看周圍一些家長是如何應對的呢
1、排除無關誘因,讓孩子專心做事。
@張強:上學前,女兒做事也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容易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畫圖畫時,忽然聽到電視里的聲音,就會丟下畫了一半的畫,跑去看一眼電視,留下半拉子圖畫磨蹭著不肯馬上畫好。針對她這種壞習慣,我和她媽媽就商量好,她做事時,盡量保持安靜的環境,排除與當時事件無關的因素,使孩子能專心于她正在做的事情上,現在她做事利索多了。
2、加強時間觀念,培養孩子把握時間的能力。
@秋楓:孩子磨磨蹭蹭,與他們沒有時間觀念有關。我女兒做事磨蹭,上學經常遲到,被老師批評是家常便飯。所以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下決心要幫她改正。
首先,我幫她認識磨蹭的后果,她接受意見并表示愿意改正。其次,我們一起制定了一個互相監督計劃,她監督我有沒磨蹭現象,爸爸做裁判,記錄結果并及時報告。我們一起記錄每天盥洗、穿衣、吃飯等時間,一段時間后看有沒進步(為了維護她的積極性,我常常讓她贏),女兒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時間觀念也加強了。現在她會根據時間來調節做事速度,遲到的現象幾乎絕跡。看到女兒的進步,我也由衷地感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悅。
3、啟發孩子的競爭心理,改變磨磨蹭蹭的現狀。
@陳敏: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但對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接觸社會的經歷,自然感受不到緊張氣息。但是,孩子要長大,一個作風拖拉的人是無法在競爭社會立足的。對此,從小訓練孩子主動把握現實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體做法是:適當增加生活的緊張氣息,啟發誘導孩子的競爭心理,改變磨磨蹭蹭的現狀。
從兒子上幼兒園起,我就有意識誘導他的競爭心理,讓他經常和小伙伴展開競賽: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細等等,讓孩子在競爭中逐步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養成敏銳捕捉信息并做出反應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在家,我們也常開展有益的親子競賽,通過勝負交替,鍛煉了孩子的心智,也提高了靈敏度。現在,兒子適應了這種節奏和習慣,很少有磨磨蹭蹭的情況。我覺得適當增加些生活的緊張氣息,對孩子日后的成長和獨立精神的形成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4、管放結合,讓孩子經受必要的鍛煉。
我家三代同堂,女兒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養成了過分依賴的習慣。一旦要她自己做事時,她就凡事磨蹭著,等著你們“伸出援助的雙手”。我們也曾嘗試從培養自理能力入手讓她改變磨蹭的習慣,但都不了了之。比如:冬天穿衣,怕她受涼,奶奶趕緊去幫忙;吃飯太慢,爺爺怕餓著她,又破例喂她。這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成了一句空話。上學后,問題馬上暴露了出來:在學校,她什么事情都比同學慢,吃飯慢、做作業慢,連考試、測驗都無法按時完成。
這才使我痛下決心,該她自己做的事絕不代勞過多,此為“放”的過程,讓她在做的過程中,鍛煉才干。同時,我們也下決心“管”,規定時間內不吃完飯,就堅決收拾掉餐桌,使得她下次進餐時必須抓緊時間。孩子做事遇到的困難不急著幫忙,只做必要指導。我們還做通了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管放結合,讓孩子經受必要的鍛煉,早日擺脫磨磨蹭蹭的陰影。
各位父母,你家孩子做事拖拉不?你有什么方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