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來自河南省羅山縣政府新聞辦的消息稱,7日晚間,當地4女2男(最大12歲,最小5歲,來自3個家庭)共6名兒童摘菱角時不慎落水溺亡。
得知孩子出事后, 一名溺水兒童的家人在塘邊抱著孩子,被村民攙扶著痛哭。但即使家人再如何傷心,他們的孩子都都不會再回來了。不少人痛心疾首:說了多少次,不要去河邊,不能玩水,為什么有這么多孩子不聽呢?
據國家統計:我國1-4歲兒童因溺水死亡的就占34.2/10萬,排在各種死亡的第三位。中小學生平均每天約有40人因溺水死亡,小學生溺水死亡人數占溺水死亡學生人數68.2%。
溺水之所以被稱之為兒童最大的殺手,就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工作沒做好。 家長除了警告孩子不能到水塘等危險場所之外,還應讓孩子學會落水自救。
去年暑假,一位四年級的學生不慎掉進河里,河水不深,但水流很急。當時他就嚇壞了,被水沖著順流而下,在河水流經一個大河灘時,水只有幾尺深,他本來可以趁機站起來,但他沒抓住這個機會。經過的大石塊、樹樁,他都沒能利用,結果就是,他被沖進一個大水庫淹死了。
這就說明,孩子落水,懂得自救能與死神擦肩而過,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孩子落水,怎樣能自救?
不會游泳溺水
第一、要保持鎮靜、清醒,堅定獲救的信心。無數實例證明,對于求生者來說,意志往往比體力更為重要。
第二、即使不懂水性,落水后千萬不要驚慌,要迅速采取自救措施:立即屏住呼吸,踢掉雙鞋,然后放松肢體等待浮出水面,因為肺部就像一個大氣囊,屏氣后人的比重比水輕,所以人體在水中經過一段下落后會自動上浮。
當你感覺開始上浮時,應盡量保持仰位,使頭部后仰。只要不胡亂掙扎,人體在水中就不會失去平衡。仰位的話口鼻才能先浮出水面進行呼吸和求救,呼吸時用口呼氣,鼻子吸氣,這樣可以防止被水嗆到。
第三、要設法發出聲響,或者發出別人容易看到的視覺信號,以便岸上或其他船只發現。一定切記在等待救援的時候不要嘗試把整個頭部伸出水面,這樣很危險,對于不會游泳的人來說只會打亂平衡使自己緊張和被動。
第四、如有人跳水相救,自己要盡量放松,不可緊緊抱住拯救者,同時要保持冷靜。否則,會妨礙救助者的行動,甚至會使兩人同時喪命。
手腳抽筋溺水
自身會游泳而意外溺水,這種情況的發生大多數是因為孩子手腳抽筋。可能是下水前的準備活動不充分,也可能是水溫偏冷或長時間游泳過于疲勞等原因引起的。
如果感覺 小腿肚突然痙攣性疼痛,那么就是小腿抽筋了,此時可改用仰泳式體位,先單手抓住患側的腳趾大拇指向背屈方向牽拉,然后按捏患側腿肚子,即可緩解。
要是 手腕發生痙攣,可將手指上下屈伸,另一只手按捏即可。若是感覺體力不支時可以改為仰泳,手腳輕輕劃水,調整呼吸全身放松,稍微休息再向岸邊游去,或是根據上述自救方式等待救援。
在天然水域游泳發生 水草纏足的時候,可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快速解開水草,然后原路返回,別再到處亂游。
在江河之中還可能遇上 漩渦,這時應該以最快速度沿著切線方向游離漩渦中心。萬一被卷入水下,也要在入水前深吸一口氣,在水下尋找生存的機會,不要放棄哪怕一線生機,相信自己就是下一個奇跡創造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