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溝通的技巧(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有些孩子從小詞匯量就很豐富,一看到什么就能說出這個是什么,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到長大之后出口成章,寫文章、做演講都很優秀,大家都夸這些孩子有”學霸腦”。
然而,也有一部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好,在生活、學習上都顯得落后于”學霸腦”同齡人,各位家長也是很苦惱,一直致力于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想要增強孩子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就需要巧用3T原則,多創造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
培養”學霸腦”的親子溝通原則:3T原則
從本質上來說,孩子大腦發育的核心在于與一位能做并且善于作出積極回應的成年人之間的聊天互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交流時有意地進行引導和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很大家長驚訝于為什么同齡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有如此之大的差異呢?實際上最主要是因為家長能否巧用交流技巧。
想要與孩子高效溝通,豐富孩子的詞匯量,提高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3T原則是不二之選。
3T原則包括三個重點:
1. 共情關注(tune in)
2. 充分交流(talk more)
3. 輪流談話(take turns)
微案例:
上一周,我走在馬路上,看見一位媽媽和小姑娘正在等紅綠燈過馬路。
媽媽在耐心地等紅綠燈,但是小孩子卻不耐煩了。她對媽媽說:”媽媽為什么要等那么久??其他人不都過去了嗎?”
只見那位媽媽輕輕地摸摸孩子的頭,溫柔地說:”寶寶你看那邊那個紅色綠色一閃一閃的燈就是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耐心地等一下,要做遵守交通規則的乖寶寶哦。”
媽媽的聲音語氣都很輕柔,孩子聽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孩子提了很多問題,媽媽都一一回答了。接著媽媽又和孩子講其他的交通規則,教育孩子什么是斑馬線,什么是信號燈,行走道路要靠右行駛,互相禮讓等等。
上述例子就是一個很好地運用了3T原則的案例。
這位媽媽通過共情關注,關心孩子的心情,溫柔細心地教育孩子,并及時對孩子的問題作出回應。她也與孩子充分交流,告訴孩子大量豐富的交通規則,讓孩子能充分地了解世界。
母女之間的對話都是有來有往的,輪流談話可以給孩子創造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詞匯,提高表達能力。
為了培養”學霸腦”,幫助孩子說話有邏輯并且有強表達能力,離不開父母從小用在孩子身上的”3T原則”。
共情關注(tune in)
- 表示感興趣
試想一下:有一天孩子回家后給你講他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有趣知識、認識到了不同的老師,他繪聲繪色地講著,但是你手頭上的工作很多很緊急,沒有怎么理會孩子,只敷衍了一句:”哦真好。”交流就結束了。
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孩子興高采烈給你講故事、分享經歷的次數越來越少,這是因為家長沒有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孩子覺得得不到關注,與你講也沒勁,最后就變得沉默寡言。
如此,語言能力又怎么能獲得提高呢?
據此,家長應該要對孩子講的話表示感興趣,即使暫時不方便與孩子交流,也不應該一味敷衍孩子,或者甚至是拒絕與孩子交流。孩子心灰意冷,親子間的交流機會就會越來越少。
- 了解孩子的關注點
共情交流的基礎是關心孩子,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了解孩子的關注點。
共情交流講的就是孩子關注什么父母就要去關注什么,并且能夠及時對孩子的行為作出回應。
孩子與你講動畫片,家長卻要講情景劇;孩子與你分享游戲,家長卻要督促孩子快點學習;孩子與你交流趣事,家長卻要說自己工作很辛苦。
這樣不了解孩子關注什么,駁斥孩子的關注點,無疑于是不給孩子說話交流的機會。
家長應該通過了解孩子的興趣,捕捉孩子的愛好,通過”興趣誘導法”因勢利導,使孩子個性得到發展的同時,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在交流中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能力。
充分交流(talk more)
- 多創造與孩子交流的場景和機會
很多家長心里很想要和孩子多多溝通,但是總覺得與孩子之間沒有什么話題,親子交流就局限于吃飯那20分鐘。
如果你認為與孩子沒有什么話題,就多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從他的關注點入手,增加交流的機會。或者借助一些故事書、電影、電視劇等等來與孩子分享話題,交流看法。
還要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多在生活中尋找交流話題。
過馬路時,家長可以與孩子聊聊交通規則和各類交通工具;一起看電視劇時,可以與孩子講講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一起跑步運動時,可以給孩子普及運動健康的小知識……
其實,與孩子交流的話題多得數不完,關鍵在與父母愿不愿意去多多創造與孩子交流的場景與機會。
- 培養”脫離語境”的語言能力
例如,你和孩子一起坐車出門,在車上聊起昨天剛剛結束的校園運動會。孩子要描述運動會發生的事情,就必須通過記憶組織語言,用語言來描述不在眼前的事物。
“脫離語境語言”是一種脫離語境的非現實交流。它需要孩子有豐富的詞匯基礎,有利于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和記憶力,并且能夠幫助孩子提升智力。
常常做”脫離語境語言”的練習,孩子就能更快速地提高思維能力,擁有更高級復雜的思維過程,增強信息處理能力和回應能力。
輪流講話(take turns)
- 耐心回答問題和等待回應
高效有益的親子互動溝通一定是在”你來我往”的輪流講話中成功開展的。
只有孩子問問題,父母馬虎敷衍,回答問題不清不楚、拒絕回答,或者父母不斷地向孩子提問題,不給孩子回答的機會,都不能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
孩子說話時可能會含糊不清,這是因為他的詞語、句式、語法儲備少,不能很快速地組織起語言,還可能會說一些讓父母糊涂的詞語。比如有些孩子會將”蚊子”說成”蚊蚊”,或者將”手機”講成”機機”。
這時候父母既要耐心回答,也要等待回應,父母一定耐心等待孩子完整敘述,要抓住語音信息,認真回應。在傾聽孩子回應時,也要多給孩子一點時間來組織語言,這樣才是”輪流講話”的正確步驟。
- 多問開放式問題
父母提問題的質量與孩子成長品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開放式問題能夠刺激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發散性思維,提高孩子表達能力。
比如,家長可以問孩子:你覺得動物都是怎么溝通的?什么卡通角色讓你笑得最開心?如果有一天自由的時間,你最想做什么?
問開放式問題是一個開啟想像力及創意的有趣方法,它允許孩子自由想象和發揮。孩子在思考和回答的過程中,定然會充分地運用其想象力,更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要注意的是,當孩子對”開放式”的問題做出回答的時候,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地去打斷或者給問題答案設定一個正確答案。
父母可以充分運用3T原則多與孩子聊天交流,逐步發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總之,孩子的潛力深不可測,父母只要巧用技巧、開放思維,那么在培養孩子”學霸腦”的過程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