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不愿意與人交流,性格孤僻怎么辦?孩子1~2歲是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是孩子自信心的體現,父母要在生活中要增強對孩子表達能力的鍛煉。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那么,什么原因導致孩子溝通能力差呢?
導致孩子溝通能力差的原因
1、家長沒有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在外面會被欺負,所以大部分時間都讓孩子在家自己玩耍,長時間的累計就使孩子出現不合群的現象。
父母總是讓孩子在家寫作業、看書,認為這樣才是愛孩子但是看似這樣有利于孩子成長,但是慢慢的孩子就不知道該如何和朋友相處了。
2、家庭環境導致
家長是孩子接觸最多的,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就會使孩子對溝通產生恐懼,出現孤僻的心理問題,從而不敢主動與人交流。
3、交流人的態度
如果孩子在描述自己的想法但又表達不清楚的時候,家人作為聆聽者要給予鼓勵,而不是因為聽不懂就表現出不耐煩的神態,這樣就會導致孩子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思維開始出現偏差,最終表達的意思不符合想法。
如何提升孩子語言溝通能力?
- 良好的家庭氛圍
想要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要在孩子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范圍內傳授知識,創造一個讓孩子多聽、多看、多說的語言環境。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接觸到的語言盡量規范、標準,正確引導孩子擴大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
- 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各位家長由于工作的繁忙可能會忽略孩子的需要,孩子得不到關心后就會通過極端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比如發脾氣但是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孩子脾氣暴躁變得很難與同齡人交流,性格變得孤僻起來。
所以希望各位父母留意孩子情緒波動,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傾聽孩子心聲,用心來回應,不是表面的敷衍,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
- 鍛煉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孩子小,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家長都喜歡直接幫助他們回答,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要引導孩子多聽取不同的意見,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但讓孩子善于獨立思考不是拒絕別人的幫助,是要讓孩子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后在腦中反復打量后形成自己的想法。
-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孩子說話語無倫次,找不到重點,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閱讀可以使孩子學會到更多的詞匯,對于孩子的語言表達有很大幫助。
處在不同閱讀階段的孩子選擇的書也有不同的考慮,早期的兒童讀物要貼近兒童生活,符合日常需要,接下來為大家推薦一套把幫助孩子在學說話的途中養成會說話、愛說話的好習慣,讓寶寶成為喜歡開口,愿意表達,人見人愛的聰明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