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臟話屢教不改(孩子喜歡罵臟話怎么辦)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有文化,有素養,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可孩子的成長總不讓爸爸媽媽們順心如意,這不,今天的媽媽就向我傾訴了她的煩惱:
老師,我兒子12歲,平時喜歡罵臟話,他說臟話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他在學校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講臟話。
第二,他把臟話當口頭禪,比如”傻逼”。
第三,他生氣的時候會罵人。
在家里他爸偶爾會講臟話,我基本不講臟話。
應該如何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老師回復:
孩子12歲了,已經比較懂事了,完全有分辨好壞的意識。
咱們要讓他改掉說臟話的習慣,可以用以下三個方法:
一、改變孩子的觀念
這個年齡的孩子,咱們首先要扭轉他的意識,媽媽可以問孩子:
寶貝,如果老師上課也帶一些不好的的口頭禪,或說一些臟話,你會不會喜歡?
比方老師講著講著就對你說:”你這個傻逼。”
你是什么感受呢?
就是讓孩子知道,被別人罵是很不好受的一件事。
當然,孩子有時候說口頭禪是覺得好玩,并非有意識地去罵別人。
但我們要告訴他,這是非常不好的行為,顯得我們素質低下,是不討人喜歡的言行。
你讓他觀察生活中我們喜歡的人,敬重的人是什么樣的。
比如鐘南山爺爺,非常有實力,非常有本事,但他對人很溫和,很有涵養。
他在任何場合我們從來沒有聽過他說”傻逼”這樣的口頭禪。
再比如電視里的領導人,出場說話都非常謙遜有禮,從來不會說臟話。
就是讓孩子意識到,說臟話并不會顯得很酷,有素質的人都不會通過說臟話來表現自己很能干。
隨時說臟話的人都是素質低下的人,是不值得別人尊重的,別人只會看不起他。
二、用好的新習慣代替舊的壞習慣
我們知道要直接改掉一個壞習慣是不容易的,但是我們可以用一個新的好習慣來代替舊的壞習慣。
新習慣一旦養成,舊習慣自然就消失。
媽媽提前和孩子溝通,約定兩個事項:
1、發現孩子說臟話,媽媽用”暫停手勢”進行制止。
幫助孩子有意識地注意說話的文明性。
2、讓孩子用好的口頭禪代替壞的口頭禪。
例如用”太棒了”或”贊”這些詞,代替”傻逼”。
約定好以后,媽媽一旦聽到兒子說臟話,就對他打出”暫停”的手勢,兒子就要立刻加上一句”太棒了”。
表示把剛才的臟話用”太棒了”這樣的正向詞匯進行替代。
因為孩子說臟話的習慣已經養成,媽媽有意識地幫他改正,效果會更快。
經常練習,當孩子想要說臟話的時候,就會自然想到”太棒了”這個詞。
習慣一旦養成,當孩子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他也會想到用”太棒了”這個詞來代替臟話。
三、改變環境
如果孩子自己改正了,但環境沒有改變,那么孩子還是容易受影響。
那就和孩子商量,在學校盡量不要或者少和那些說臟話的孩子呆在一起,減少不良的影響。
在家里,媽媽也要提前和老公溝通,讓他文明用語,告訴他孩子是環境的產物,如果爸爸長期說臟話,那孩子就很難改正過來。
因為水源不好,養出的魚也不會好!
父母做好榜樣,孩子天天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