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催孩子越慢,用這一招(孩子的太磨蹭因為你總是催)
快點起床了,上學要遲到了;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快點吃,飯都涼了;
快點睡覺啦,明天上學起不來了;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每天,是不是都要和孩子說上很多遍?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得催好幾遍?
是不是總覺得孩子,太磨蹭了……
這就是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的話題:你家孩子磨蹭嗎?
孩子為什么會做事拖拉?
對時間沒有概念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盡快做完之后會有什么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
比如,家長常常會說“快點兒,給你10分鐘的時間。”
而10分鐘到底指的是多久,孩子的大腦里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家長們就會認為孩子做事拖拉。但孩子是不知道的,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決定的。
陷入情緒困境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這是很多小孩的現象。而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對做這件事有情緒,不愿意或排斥做這件事。
比如你讓孩子趕緊寫作業、收拾東西,當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時,很容易產生抗拒心理,所以便會有拖拉不愿去做的情緒。但如果你告訴孩子快點去玩,那么我相信孩子一定不會出現拖延的情況。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父母包辦太多
有這樣一種情況,很多媽媽是急性子,看到孩子吃飯慢,就給孩子喂飯,不讓孩子自己吃了;嫌孩子書桌亂糟糟的,就去幫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學遲到,就幫孩子穿衣服……
父母為孩子代勞太多,就會讓孩子滋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有些事情不愿意做就不做,想磨蹭就磨蹭,反正他知道,有爸爸媽媽看不過去就會幫忙。
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兒明顯的比其他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強烈的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這類孩子的神經類型往往屬于相對安靜而緩慢型,是孩子的先天氣質。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家長了解了孩子的現實,就不會那么容易對孩子著急了。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孩子自理能力差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
如果寶寶年紀尚小,自理能力剛剛開始發展,所說很多事情已經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了,但是還不是很熟練,這時候寶寶就會顯得比較磨蹭。
很多時候,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拖延時總是不停地催促,這不僅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也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培養。
對待孩子,家長們不能喪失耐心,以親和、溫柔的話語鼓勵孩子要比嚴厲地催促好得多。
孩子磨蹭,父母這樣做!
給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孩子沒有時間概念,5分鐘,10分鐘,半小時對他們來說都一樣。沒有時間上的緊迫感,孩子不覺得自己拖拉有什么不好的。
想讓孩子感受到時間,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例如鬧鐘。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計劃表,慢慢的就能培養出孩子的時間觀念。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盡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當你喊不動孩子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他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于他的事情交給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那么,你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孩子有了對自己的掌控感,就會積極主動的做事情了。
鼓勵多過于催促
父母應該經常對孩子說“你如果再快一點就更出色了”“你現在比過去有進步了”“做得真棒,加油!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這些真誠的鼓勵能夠很好地打動孩子,受過表揚的孩子下次會爭取做得更棒,不知不覺中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
除此之外,當孩子的拖延比以往要有所進步時,父母還可以適當地給予孩子一些物質獎勵,比如說:帶孩子出去玩,給孩子買玩具等。
總之,面對孩子的拖延,父母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夸獎,對孩子多些耐心,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良師。
拒絕幫孩子善后
很多時候,孩子磨蹭是知道由父母幫忙兜底。比如早上賴床,媽媽會把他從被窩里拽出來替他換衣服;刷牙慢了,家長會幫他刷;甚至早飯都會喂到嘴邊……因為媽媽的著急,所以孩子更加有恃無恐。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妨讓孩子吃一次虧,讓他自己承擔拖拉磨蹭的后果,這樣,他自然會加快速度。
雖然孩子拖延雖然是一個令許多父母頭疼的問題,但也并不是“無藥可醫”,父母們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引導,慢慢來,孩子自會找到自己的節奏,健康的成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