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孩子撒謊的行為心理(如何改掉孩子撒謊的行為能力)
1 要試圖制止孩子所有的撒謊行為,這不可能,對孩子來說也不健康。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孩子到三四歲開始撒謊,正是孩子發育正常的表現。說明他具備了一定心理功能。三歲之前,孩子們的心理會默認“我想什么大人都知道”,所以他其實是沒有能力撒謊。到了三四歲的階段,孩子逐漸理解到:自己的一些想法,只要自己不說,大人是不知道的。才可能出現撒謊的行為。
3. 雖然你提到孩子撒謊的那些事都不嚴重的,但還是要批評孩子說謊話的這個行為,一定要讓他知道這個行為會對別人造成影響,這樣做是不好的。
4. 批評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批評孩子“變壞了”。
5. 不要給孩子貼上“總是撒謊”的標簽。這會固化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反而讓孩子將自己撒謊的行為合理化,就更不好改了。
6. 在學齡前階段,不要過多用道德標準來要求、衡量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還很差,生活閱歷也非常少,無法像大孩子或成人那樣理解道德。如果父母對他們有過高、過多的道德要求,他們根本無法做到,就會撒謊。
7.要關注孩子撒謊背后的需求,如果需求合理家長要滿足他,而不是單純的批評他,制止他的行為。
8.尋找撒謊行為背后孩子能力的欠缺。
比如孩子在幼兒園非常喜歡小朋友的玩具他可以和小朋友協商交換著玩。但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表達能力等不行,那他就會采取撒謊,欺騙的手段達到目的。
9.如果你的孩子天行敏感,內向,愛自我反省父母的態度要溫和一些,以免孩子造成孩子過多的內疚,這樣他們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避免內疚的痛苦上,而不是改變行為。
10.讓孩子知道,他內心的任何愿望都可以沒有負擔告訴父母,這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但要改變孩子的撒謊行為。這一點很重要。
11.反思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否過高,是否超過了孩子年齡的特點,從而使孩子為了避免批評而撒謊,如果是這個原因家長要調整自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