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說臟話的真正原因,越早知道越好越難受(小孩經常發脾氣說臟話)
最近賈靜雯的大女兒梧桐妹,因為在社交平臺上抱怨開學,說了句臟話被罵上熱搜。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本來只是想表達對假期結束的不舍,結果不僅被網友進行各種道德批判,甚至扯到了賈靜雯離婚給她造成的心理陰影。
梧桐妹正處于青春期,偶爾一兩句臟話無關緊要。相信不少寶爸媽也會聽到自家寶寶說出這樣的話:
“爸爸臭狗屎!”
“媽媽臭狗屁!”
“不跟我玩就打死爸爸/媽媽!”
… …
明明是個可愛的小天使,怎么突然就滿口臟話了?這還是我可愛的寶寶嗎?
別慌!寶寶只是到了詛咒敏感期!
◆◆什么是詛咒敏感期?
詛咒敏感期是寶寶在語言敏感期的特殊表現,尤其是3~5歲的寶寶,對“屎尿屁”等臟話格外感興趣。
這時段的寶寶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就是“詛咒”,大人對寶寶說出的臟話反應越強烈,寶寶就越喜歡說詛咒的話。
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就又會恢復正常。
◆◆詛咒敏感期背后的秘密
好好的一個溫柔可人乖寶寶,怎么說變就變?“出口成臟”的小惡魔,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
1
人家正在學習呢
寶寶最開始學習語言的方式,就是通過重復并模仿他人的話,他們才不管這話到底是不是臟話,只要好玩就行。
比如看熊出沒時,他們會學熊大熊二,把自己叫做“俺”;
看小豬佩奇時,甚至會跟著佩奇學豬叫。
所以見怪不怪的,如果寶寶哪天聽見了一句自己感興趣的臟話,他們也會學著去說。
2對“屎尿屁”的迷之熱愛
專家發現,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歡“屎尿屁”。
因此,寶寶最初的臟話都和“屎尿屁”有關。
“媽媽這個蛋糕像狗粑粑。”
“臭屁爸爸,臭狗屎媽媽!”
“我昨天的粑粑像胡蘿卜,今天的粑粑像芝麻醬!”
寶寶嘴里的這些“污言穢語”,都是源于熱愛。
3孩子們的“社交禮儀”
既然全世界孩子們的共同愛好就是“屎尿屁”,那就少不了用這樣的“社交禮儀”交朋友。
一群小朋友可能因為一人一句“狗粑粑”、“豬粑粑”、“馬大便”,笑作一團,達成深厚友誼。
成年人因為互罵失去朋友,小孩卻因為“互罵”結交朋友,這也是個奇妙的感覺~
4求關注的表現
聽到娃說臟話時,大部分家長都會有以下兩種反應:
氣急敗壞、大聲訓斥——“小小年紀不學好,再說看我不打你!”
哈哈大笑,真好玩——“笑死我了,小屁孩懂得還挺多。”
不管哪種反應,寶寶都成功的引起了爸媽的注意,為了奪得關注,笑也好,打也罷,ta們都會樂此不疲的說這些臟話。
5情緒的宣泄
我們成年人遇到特別氣憤的事,可不是說一句“你真壞!”就能完事的,非得罵出一連串的臟話來,才覺得舒服點。
孩子也是一樣,愿望得不到滿足,或者與他人發生了沖突,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用臟話表達自己的不滿。
◆◆家長應該怎么辦?
孩子說臟話,這個有點惹人討厭的階段,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1
營造文明語言環境
監督好自己、家人及其他親朋好友,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臟話。
娃沒了模仿對象,自然也就不說臟話了。
2強裝淡定,冷處理
科大大之前遇到過一個小朋友,總是時不時的跟我說“屁、屁、啊屁”的。
后來跟他的家長聊天才知道,最近他正好學到英文字母“P”,發音又和“屁”一樣,就特別感興趣。
過了幾天他開始學別的字母了,也就沒再說過“屁”。
你越關注娃說臟話,ta們就越愛說,表現的云淡風輕,娃覺得沒意思,也就不說了。
3 根據興趣,轉移話題
如果娃說:“爸爸是大臭屁!”
我們可以順著娃的話,說:“爸爸才不是大臭屁,愛放屁的波弟才是大臭屁。”
好奇心重的娃就會問:“波弟是誰呀?”
這時我們就可以趁機拿起《愛放屁的波弟》、《是誰嗯嗯在我頭上》等繪本,順便科普相關知識,滿足小家伙的好奇心。
4說出真實感受
孩子說:“媽媽不給我吃餅干,我就打死你。”
我們可以直接說:“媽媽這么愛你,聽到你說這樣的話,我真的好傷心啊!”
寶寶一般對媽媽的情緒變化非常敏感,當感覺到媽媽傷心時,ta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5引導孩子正確宣泄情緒
當娃克制不住自己情緒時,我們可以鼓勵寶寶用自我隔離法讓自己冷靜下來。
在孩子的房間或客廳的一角,布置一個自我隔離區,放上娃喜歡的玩具,當ta們情緒不佳時,就可以去隔離區冷靜一下。
另外我們還可以教他們用其他柔和的詞表達情緒,比如:我生氣啦,我很煩。
總之,詛咒敏感期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家長不必過于緊張和焦慮,只要引導得當,相信孩子不會因此而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