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
小米粒在1歲3個月時,第一次開口叫爸爸媽媽,為人父母聽到小孩喊爸爸媽媽時,非常高興興奮,是早上開口叫,我們開心了一天,從叫爸爸媽媽到能完整的講一句話整整經歷了1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2歲7個月才能完整說一句話,說說從叫爸爸媽媽到能完整說話的經歷。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小米粒1歲3個月時會喊爸爸媽媽,后面家里人圍著他讓他學叫爺爺奶奶等等,這些詞匯學了4個月才能完整的把2個字的輩分類說清楚,因家里人的口音多樣化,設計了5個地方的方言,導致小米粒學起說話非常困難,因為不清楚到底說那種話才行,語言的感知力就會下降,2歲的時候因家里沒有人照看,小小年齡就送了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是廣東本地人,普通話話語帶一些廣東話腔調,初去幼兒園連話語都說不了,表達不出來,導致老師跟我們說他是啞巴吧,只會啊啊啊,或是哼哼哼,后面跟老師說到新環(huán)境,小孩小,需要多講講話溝通,才算過去,一直持續(xù)到了2歲5個月,還不能說一句完整的話語,老師強烈建議我們報語言培訓班,說這么久了還不會講完整一句話,是不是語言溝通能力有障礙,急得我們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以至于后面天天讓他回家了就學說話,看學說話的動畫片等等,有時候還上演打的戲碼,這樣持續(xù)了兩個月,小米粒終于會說一句完整的:媽媽,我要吃飯,這個簡單的話語,聽著我們好高興,從會說那句話后,后面就開始其他的慢慢都會說了,表達能力也慢慢的強起來,到快三歲的時候,就變得非常愛講話,說個不停了。
從小米粒第一次講話的經歷來看,小男孩在2歲之前不太會講話,沒有關系,小男孩比小女孩語言組織能力晚一些,有兩點建議可以給到現(xiàn)在學說話的家長做參考:1.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給小孩:到3歲之前會講話就行,要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給小孩,在學說話時,先創(chuàng)造一種語言給他,讓他學會后,再來創(chuàng)造其他種類語言給小孩,這樣小孩學習起來會很輕松,也能提早開口說話,清晰完整的一種語言來教小孩,小孩慢慢的語言組織能力就強起來,看學說話的動畫片,我們家是看小豬佩奇,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樂迪等,聽著這些詞語,也讓他有說話的欲望,剛學說話時,不能出現(xiàn)多種語言,否則小孩學說話不斷晚,還吐詞不清;2.平常多陪小孩說話:在小孩學說話時,不能因為小孩聽不懂,不會說,就不陪小孩說話,把小孩也當成會說話的小孩看待,看看物品或是風景,經常跟他講,不斷地去說,2歲的小孩就開始有記憶了,等他會說第一句話后,他腦海中就會有很多語言是來自身邊家里的話語,他會聽著這些說出來。
小米粒學說話從不會到會,身邊的環(huán)境也變化了不少,這個也是遲說話的原因,家有小萌娃的父母,盡量讓小孩固定到一個環(huán)境,等小孩有記憶后,再來選擇身邊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