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我遇到了孩子成長的第二個叛逆期“六歲”。原本一個可可愛愛的小朋友,突然就從乖巧懂事變成了個倔強頂嘴的娃。有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拒絕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著實讓人頭疼。
今天偶然從書中看到一句話,心中稍微釋然了一點。“當青少年開始質疑父母的規則和智慧時,許多父母會想:天啊,我的兒子十有八九是個很麻煩的人。事實上,挑戰舊秩序是智力發展的標志:你培養了一個思想者!”
好吧,我培養了一個思想者,當我們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得爆炸的時候,也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孩子在成長,而作為父母,我們依然在用對待嬰幼兒的方式對待逐漸長大的孩子,這顯然是不合適的。把孩子當成孩子,是父母的習慣;但隨著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從拒絕父母的要求那一刻起,他們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一刻他們渴望自由,希望打破一切束縛,當然在他們并不能夠完全了解規則的時候,父母出于保護孩子和維護權威的目的,孩子的這種對自由要求往往是被父母所拒絕的,這就是我們所遇到的矛盾沖突。這種沖突出現在每個叛逆期里,但經過反思,這就是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經歷過了獨立的思考、判斷,嘗試解決并遇到各種問題之后,孩子才會真正學會一件事。而被告知“不行”,往往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權利。
所以,我們可以把叛逆期孩子的問題分為不同等級來對待,并有相應等級的懲罰措施。比如房間收納、穿衣、什么時間寫作業之類的日常問題,可以允許孩子自己決定,當然要跟孩子提前溝通好,后果由孩子自己承擔。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收拾完自己房間,會被安排額外家務。對于安全問題,父母的權威則不容挑戰,其實孩子又何嘗不是在試探父母的底線呢。
養孩子不容易,教育孩子更需要學習,我們都是普通的父母,培養個普普通通的孩子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吧。
一個被娃整崩潰的媽媽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