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家長這堂防溺水教育課一起上(防溺水課件)
為了在特殊時期為家長提供特別的家庭教育指導,全國婦聯推出了“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微信欄目,家長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微課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據統計
淹溺事故是青少年意外傷害致死的重要因素
暑期臨近
戶外游泳戲水安全問題不可忽視
生命只有一次,沒有“暫停鍵”因此,家長在做好監管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增強安全意識、牢記防溺水知識如何預防溺水?溺水后如何自救?這份夏季必備防溺水指南趕快查收
“四知”與“六不”
家長應該:知去向,知同伴,知歸時,知內容。
孩子應該: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提醒:學生離開校園,請家長們一定要做好監護責任,莫讓“監管真空”出現。家里由老人看護孩子的,一定要與老人做好溝通,不因為疼愛而放縱孩子出去玩耍,掌握好孩子的動向。
遠離危險水域
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容易發生溺水的地方不同,所以家長暑期一定要盯緊這些“危險水域”。4歲以下孩子容易發生溺水的地方:水缸、浴盆等。5-9歲孩子容易發生溺水的地方:水渠、水庫、池塘、小溪邊等。10歲以上孩子容易發生溺水的地方:河邊、游泳池、海邊等。
辨識溺水跡象
當孩子在水中有以下跡象時,就要打起十二分警惕了!溺水者的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沒時間呼救。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無法劃水向救援者移動。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不能踢腿,往往掙扎20—30秒之后沉下去。溺水者眼神呆滯,溺水者無法專注或是閉著眼睛,頭發可能蓋在額頭或眼睛上。溺水者可能會頭后仰,嘴巴張開,有的孩子頭則可能前傾。溺水者看起來可能只是抬頭在看天空、岸際、泳池邊或碼頭。如果詢問無反應、眼神渙散,就需要立刻伸出援手。
提醒:小孩在戲水時會發出很多聲音,當發現孩子突然安靜無聲時要警醒。
不慎落水怎么辦?
1.鎮定第一
盡量保持冷靜,不將手舉過頭頂,不拼命掙扎,放松全身,去除重物。
2.仰泳露鼻
屏住呼吸,頭向后仰,面部向上,使口鼻露出水面。
3.深吸淺呼
呼吸時注意吸氣要深、呼氣要淺,雙手和雙腿有規律地拂水,如遇漂浮物一定要抓緊,同時向周圍求救。
有人溺水,怎么辦?
叫
大聲向周圍的人求救,并撥打“110”“120”請求救援。
拋
可將游泳圈、木板、樹枝等漂浮物拋向落水者,讓其攀扶,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拖至岸邊。切記,拖拽過程中,需伏地降低中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救
溺水者上岸后,迅速清理口鼻異物,仰頭抬頜開通氣道。若溺水者呼吸微弱及心跳微弱,或者心跳剛停需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特別提示:未成年人不具備直接救人的能力,嚴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采取智慧救援,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為前提。
以下叮囑千萬要牢記
切勿以為自己會游泳或者水性好,盲目下水。切勿手拉手“人鏈”施救,可能會導致溺水連環事件。切勿為了撿拾物品,貿然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