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孩子馬虎(怎么教育孩子馬虎問題)
“又把數抄錯了,丟三落四的。告訴她答題要仔細就是不聽,為何我家的孩子總馬虎?”市民王女士放假在家陪伴孩子學習,看到女兒做題時因馬虎造成的低級錯誤,就氣不打一處來。其實,和王女士一樣,不少家長都數落過孩子的“馬虎”,他們覺得好多題是不該錯的,印象里這些題孩子都會做啊,如果認真點肯定不能錯。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難道只是“馬虎”惹的禍?大連市第四中學教學主任梁玉梅發現,數學試卷經常會有學生出現讀題時漏看條件、漏寫、數寫顛倒等抄錯寫錯的現象,還有運算法則混淆等導致的計算進退位、去括號時的運算符號變化的錯誤。當問學生為什么做錯時,學生說自己都會做,只是馬虎看錯了、算錯了,很多學生也都能改對,于是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認為真的是“馬虎”了,家長除了丟下一句“以后仔細點”, 再也不會去深究。“其實并沒有這么簡單,馬虎只是一個表象。”梁玉梅說:“許多馬虎現象是由于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答題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除此之外,考場上的馬虎還和考場緊張有關,老師平日里重點強調的知識點考試時不能迅速提取,或是審題做題時沒有恰當使用,而等到考試后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孩子又可以自我糾錯,但下次考試又會馬虎。”
為何“馬虎”會反復地犯?究竟怎樣“根”治呢?沙河口區教育事業服務中心科研開發部崔越濤老師推薦學生們正確使用“筆、默、紙、驗”。
“筆”:讀題時用筆尖引導眼睛看,讓注意力集中確保不漏項。“默”:養成一邊畫、一邊默讀、一邊想的習慣,剛開始練習時可讀出聲。“紙”:運用草紙記錄、運算,記下關鍵點,進行相互關聯的分析,做到有序、整潔、整齊。“驗”:不是簡單地再做一遍,要按照正確的法則一步一步重新做,還可以換個思路或算法,把結果進行比對。
崔越濤認為,“馬虎”主要體現在信息收集和知識混淆不熟練。當人采用直覺下意識快思考系統時就容易看錯,所以要改變馬虎,就要選擇費腦力精細加工的慢思考系統。學生做題時“筆、默、紙、驗”聯合運用就是通過動作、語言、想象等激活大腦不同區域同時工作,啟動了慢思考系統,自然而然就會變得認真仔細了。
關于知識混淆不熟練出現的問題,其實是對基礎知識不理解、概念不清,知識掌握不牢靠。崔越濤提出“練、說、做、反、比”的五字策略。選擇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練習題,要有變式練習,題量要適中。做題時練說解題步驟,可從條件入手也可從問題入手進行思路分析,在問題解決當中具體情景問題要和知識點一一對應。答題后要進行反思對比,特別是比較相近相似易混淆的題目和知識的異同點。崔越濤強調,做題不在于多少,也不要只在乎最后結果的對與錯,應該關注問題情境與學生頭腦中已有知識的鏈接,讓學生知道每一步用了什么知識,程序步驟是怎樣的,反復地有效練習就能解決易混淆不熟練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