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慢半拍的原因(孩子做事慢性情不一定慢)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對于很多父母來說,總是見不得慢半拍的孩子,在他們的心目當中,認為孩子表現出來慢半拍的行為很有可能就會落后于別人。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導致未來不懂得積極爭取,致使自己成為一個好欺負的人,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父母的教育就更加明顯。
加上自己要是個急性子,一看到孩子做事比較磨蹭就會異常生氣,比較嚴重的還有可能訓斥打罵,但殊不知,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之下,孩子很有可能越打越慢。
01孩子是個慢性子,父母的錯誤教育會致使孩子心理受挫,慢上一輩子
文文的孩子是一個典型的慢性子,周圍其他人也經常會在文文耳邊說:“你看孩子現在這么磨嘰,等到他長大之后,要是遇見一個緊急的事情,不懂得處理到底應該怎么辦”。
聽完這些話之后,文文也是非常的糾結、害怕、擔憂,確實在生活之中自家孩子表現出來的狀態一直都是特別慢。
就拿在幼兒園吃飯這件事情來說,老師多次反映其他孩子已經吃完半個小時,自家孩子還是坐在那里一直吃。
其實老師所說的這個問題,她在家里也感受到了,平時一大家子坐在這里吃飯,大家都是有說有笑的,孩子只是悶頭吃飯速度上不去。
有一次丈夫非常生氣,還對孩子進行了棍棒教育,但是第二天孩子卻變得更加磨嘰了。
可能在一些家庭里,家長也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那么父母應該怎么教育才能改變孩子身上的這種問題呢?
要知道孩子越長越大,也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如果采用棍棒式教育方式,可能還會讓情況更為糟糕。
而且長時間如此,也會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習慣,所以,家長一定要意識到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對的,只有合理的面對孩子慢半拍的行為,才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好。
02孩子為什么會慢半拍?了解清楚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或許從來沒有思考過原因,而僅僅只是看到結果就直接對孩子進行打罵訓斥。
在毫無思考的情形之下進行教育,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孩子慢半拍主要和以下幾方面有關:
1)孩子本身的性格
我們會發現那些較為外向的孩子,他們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都表現出來風風火火的狀態,甚至父母還會覺得這些孩子太調皮搗蛋,不懂得慢下來。
而內向的孩子他們表現出來的狀態,一直是較為磨蹭、淡然、平靜,所以,我們應該清楚孩子慢半拍,或許和孩子本身的性格有一定的關系。
2)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有一部分孩子其實表現出來慢半拍的狀態,就是因為自己不懂得如何處理問題,甚至內心已經接受。
面對任何問題都要細細的思考,加之本身的思維能力、思考能力并不強,這時候自然而然就會異常的拖延,而這些在父母看來或許就是慢半拍。
3)孩子的本體感出現障礙
我們上面分析的,大都是孩子心理狀況之下影響的行為,除此之外,我們也要考慮他們的身體發育。
本體感就是孩子本身對于自己的身體控制,以及各個方面聯合作用的能力,有一部分孩子他們能夠正確的把控自己的狀態,但是對于那些本體感缺失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表現出來慢半拍的狀態。
4)父母的訓斥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棍棒教育對于孩子沒有太大的影響,他們大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實際上,這種影響還是非常明顯的。
特別是一些較為暴躁的父母,會在打罵孩子的時候,讓孩子異常痛苦,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受到了驚嚇,如果長期如此,孩子的思維能力以及各個方面的協調能力就會受損。
02看到孩子習慣性慢半拍,到底應該如何去調整他們做事情的方式呢?
知道了孩子習慣性慢半拍的原因后,家長一定要進行引導,幫助孩子調整他們的做事方式,才能避免產生更大的影響和傷害。
①幫助孩子分析慢半拍的原因
雖然我們上面講述了四種原因,但是每個孩子身上存在的不同特點,所以他們慢半拍的原因也是不同。
我們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以一種平等的狀態,朋友的詢問去關心孩子。長時間如此,孩子也愿意和父母談心。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自然而然也不愿意慢半拍,這時候了解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從孩子的角度思考,那么問題自然能迎刃而解。
②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做事的節奏
確實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的本體感失調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慢半拍的行為,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慢半拍內心也有可能產生自卑的心理,這時候父母就需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做事的節奏。
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或許會表達出來比較快節奏的狀態,對于不感興趣的事物他們自然而然就慢半拍,所以父母幫助孩子揚長避短也是較為重要的方式。
③身體統籌能力培養
孩子的行為由自己身體狀態以及大腦思維來控制,當我們內心有欲望去做這件事情,身體無法快速的接收信號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慢半拍、拖延癥等。
所以,我們必須考慮孩子身體統籌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大腦發揮指令,身體執行命令是一個較為連貫的過程。
父母可以考慮給孩子下命令,讓他們大腦進行接收,同時促進孩子快速的行動,相信長時間的培訓,孩子也會成為一個較為快節奏的人。除此之外,思維邏輯能力的訓練,以及肢體協調能力的培養也是要相互兼顧的。
④避免過度的控訓斥孩子
在訓斥孩子的時候,孩子大了會接受相應的訊息影響到他們的行為,特別是那些膽小的孩子,一旦被父母驚嚇自然而然記憶力、語言能力、注意力等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所以,我們想要讓孩子避免慢半拍的行為,自己平時的行為也非常關鍵,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也要考慮自己行為對于孩子的影響,避免刺激到孩子,因為我們如果本身就是一個慢半拍的狀態,又怎么能讓孩子快節奏呢?
03孩子慢半拍真的是錯誤嗎?
我們上面雖然介紹了一些方式,引導孩子從慢半拍的狀態中變得快節奏生活,但是大家也要了解清楚自己孩子的慢半拍真的是錯誤的行為嗎?
或許這是孩子身上的一種優點,只是父母沒有發覺而已,畢竟孩子身上出現的優點從另外一方面來看或許是缺點,缺點的另一面又是優點。
如果我們通過轉換的思維,去正確的看待孩子表現出來的狀態,也有可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⑴慢半拍的孩子屬于緩慢型氣質表現較為安靜、平和
一些父母在孩子慢慢成長過程中會向別人吐槽說“自家孩子調皮搗蛋是個不聽話的人”,但是這種慢半拍的孩子他們表現出來的狀態,大部分不會影響到他人。
而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看到這樣孩子,他們通常都是較為安靜、平和的,而且如果爸爸媽媽本身就是一個同類型的狀態,那么自然而然也會喜歡孩子這樣的性格。
當然,我們也會發現這種表現出緩慢型氣質的孩子,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細膩心思也是其他孩子不能比擬的。
⑵孩子具有相應的鈍感力
鈍感力是日本一名作家提出來的,意思是說孩子在面對相應事情的時候有延遲感,所以他們不會較為毛躁,而是能夠正確的處理所有問題。
除此之外,孩子表達出來的傷痛感也較為輕微,而且他們對于外界事物的感知比平常人要少一些,所以,表現出來的狀態可能就更加積極樂觀幸福。
我們希望自己孩子,對于一些事情不具有強烈的關注,這時候鈍感力就是比較明顯的幫助。
孩子慢半拍的狀態有好有壞,這是父母應該清楚的,如果總是以一種孩子慢就認為是錯誤的行為就去教育孩子,自然而然會影響到自己的心理狀態,同時讓孩子無處安放。
我們如果發現自家孩子慢半拍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他的生活。比如上面所說孩子吃飯的時候特別慢,孩子在說話的時候吞吞吐吐,孩子在和其他人一起做事的時候,總是表現出來慢的節奏,這時候爸爸媽媽必然要考慮尋找相應的方式進行解決。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較為細心,照顧別人的時候更加細膩,這樣的行為難道不值得去夸贊嗎?孩子的慢節奏是他們本身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或許父母強烈的打破孩子的平衡對于他們個人的發展也不利。
我們一定要分清楚慢半拍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好是壞,才能進行相應的教育,只有清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