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如何學好(七年級應該怎么學)
對于今年入學的新七年級學生來說面臨著科目增加難度加大等各方面困難,所以孩子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習起來能夠得心應手,又能夠更快適應中學學習的節奏,今天小編為孩子們整理了中學學習的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孩子們,家長們可以收藏起來讓孩子從七年級就養成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今后學習起來會輕松很多。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初中學生學習方法分享
自律意識也表現在做作業時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的習慣,不要看完題目就去尋找答案,不要看完題目就去問別人,不要借助計算器來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條件反射,限制自身能力的發展。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挑戰性完成作業,不要輕易放棄作業,把經過挑戰還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好,再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如果抓住了作業環節,學習成績也就會不斷提升。
2:注重聽課效率為終生學習奠基
學生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度過的,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劉老師認為,學生應該特別重視課堂的學習效率,努力做好課前一切準備。同時熱情、積極參與課堂思考與合作研討;要眼、手、腦、耳并用,充分調動多個器官參與;要學會抓關鍵、抓重點、記錄好的思考方法與疑難問題,課外及時延伸、拓展與解決。當學生牢牢抓住了課堂,學習也就抓住了根本。
中學時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是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也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好知識、打好基礎、練就本領是同學們的主要任務,也是我們老師最核心的價值體現。
3: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初中對于學生理解能力要求較高,而這些主要是以概念、性質為主,所以要求學生夯實基礎,做到這一點必須提前預習,課后鞏固。清楚認識自己的軟肋。比如有的學生幾何學得不好,比如有的學生語文作文不好,這時要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攻下自己的軟肋。學生應當有“三個本”,分別是課堂筆記本、錯題記錄本及重難點摘抄本。無論做作業還是考試前快速翻閱,養成一個固定的習慣,對于快速提高成績有很大的幫助。挑戰特色例題。有的學生做題很多但是成效卻不顯著,這是進入了題海的盲區,此時要挑題去做,做有技巧,出方法的題目。精選復習資料。
反思能讓人進步。反思的本質是:明白哪里犯的錯,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
錯題本是反思的一種表現形式,非常適合中小學生。在學生時代,錯題本讓很多學生獲益匪淺。正如一位學生說的“初中我做了數學錯題本,中考數學雖然沒有滿分,但118的成績還算可以;高中我做了數學錯題本,高考數學雖然沒有滿分,但140的成績還算可以;
很多人,都知道反思和整理錯題是個不錯的方法,所以很多同學都嘗試過使用錯題本,一次一次的信念驅使,使得家里有好些本只寫了三五頁的錯題本:
1、什么樣的事情能讓人持之以恒?
能持續讓人獲得好處(或樂趣)的,或是做這件事的好處大于不做這件事的壞處的。 比如有的同學一回到家,不管有多少作業,都要先打開電腦,玩會游戲或看會動畫片,是什么讓他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是因為他能從中持續地獲得樂趣。 再舉一個例子,有人想到自己的身體素質下降了,便去健身房辦了張健身卡,堅持不了幾次就不去了,為什么?不是他不知道健身能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而是這種好處他還沒有體會到。覺得隔三差五的去幾次還不如不去,索性就不再去了。而那些常年堅持鍛煉的人,支持他們的原動力在于他覺得自己身體素質更好了,或者是看到了愈發明顯的倒三角。 半途而廢的人經常羨慕那些能堅持下來的人,他們該有多強的毅力啊,能堅持每天去健身。事實上,當你問到那些每天去鍛煉的人,他們的回答是不需什么毅力,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健身帶來的好處,那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所以,大家現在換到的錯題本只是相當于到健身房辦了一張健身卡,而已。
2、如何堅持使用錯題本?
還是那句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一直堅持,堅持到自己體會到好處時就會成為習慣了。
所以,錯題本適合兩種學生。一種是對提高學習成績有很強渴望的人,他們不缺少內心的力量,缺少的只是一種方法。而那時,錯題本很容易進入他們的眼球。而另一種,就是“懶蟲”,他們不期望在學習中做重復性的工作,更期待一步到位,減少同樣問題的犯錯頻率,這時,錯題本,也是一種必然選擇。
3、如何使用錯題本?
首先要明白,使用錯題本的目的。我們面對一道錯題時,要思考如何在今后不再犯同樣的錯。然后,將解決問題的過程記錄在錯題本上,經常翻閱,爭取達到目的。
錯題本的使用通常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凡是遇到錯題一律記下來。先把原題抄下來,把答案整理下來,有時間拿出來翻一遍,這是第一階段。這個階段,是最難堅持的階段。因為往往發現整理的錯題是“沒用的”,感覺浪費時間,沒幾天就放棄了。我當時也有一樣的感受。 當記錄了十幾頁的時候,我看了前面記錄下來的題目,覺得很幼稚,覺得這么簡單的題整理下來,太耽誤時間。不過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沒有記錄這些錯題,如果沒有經常看他們,也許現在不會覺得這么簡單。這樣,也就堅持下來了。
第二階段:有選擇性地記錄錯題,并且把更多的思考記錄下來。反思第一階段的錯題,我覺得技術含量太低,對后來的復習作用不大,我開始調整方法。為了節約時間,我把錯題直接撕下來,貼在本子上,這樣有必要講一下,“撕下來”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因為錯題總是讓人覺得惱火的,它們分布在各個角落,伺機搗亂,當把他們一個一個撕下來,貼在本子上的時候,心里覺得很踏實。因為那份講義、那本參考書對我的幫助,其實就是那幾道錯題帶來的幫助,我撕下來的全是有價值的東西,扔掉的講義對我是沒有價值的。在整理答案上,也有了進步。我不再只寫每道題的解答過程,而是思考當時如何錯的,而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到底學到了什么,我會像日記那樣把心得寫上去。比如:“這類題通常以這里為突破口。。”
這個階段大概維持了一個月,我真正體驗到了錯題本帶來的好處,在后面的考試中,我沒有緊張感,甚至期待發現自己更多的錯誤。因為這些考試并不重要,我無需在這些考試中考出好成績給任何人看(包括我自己),考試對于我,只是一個發現錯誤的過程。我會在每次練習或考試后,攤平試卷,一道一道地處理,有不懂的就問老師。以前我很頭疼的化學,經過兩個月,我發現我能考到班級前三,客觀題幾乎滿分,總之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口氣上5樓也不出氣了
第三階段:錯題本不僅局限于整理錯題。有時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點,我聽懂了,覺得很有收獲,在自習課時,我會把這個知識點整理一下,把相關題型整理下來,寫幾個思路。比如語文,你可以把老師整理下來的有關讀音、詞語辨析,成語用法、好詞好句找時間整理下來。這個時候,你會感覺,這個錯題本是一個寶庫,把不會的吸收進來,然后有時間就翻一翻,變成自己的知識。
4、特別補充,關于錯題本在數學學習中的使用方法。
相信大家在之前的學習中,遇到了太多不會做或做錯的題,所以錯題本不缺少素材。
建議大家這樣做:
每周上完課后,再拿出至少一個小時的復習時間,把覺得難理解的,上課沒做出來的,逐個整理下來。在整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寫思路,如何想到的,為什么要這樣想,等等,把解題思路寫上去對學習會有極大的幫助。當整理完第一本時,升級錯題整理方法–分類整理。把同一個知識點的整理在相鄰的幾頁。把同一種錯誤整理在一起。
比如:例1、例3只是算錯了,思路沒問題,則沒有必要把一道題重新做一遍,只需要把那步算錯的步驟整理下來即可,并且把所有的計算錯誤整理到一起。整理到10道時,你一定會發現,算錯的題是有規律的,通常就是那幾個數經常算錯,這樣經常在考前翻看,一定不會犯錯。 又比如:行程問題這個知識點,老師講過相遇、追及、流水、過橋、變速變道、環形行程、接送問題、發車問題、樓梯問題等等,可以在錯題本留出5頁空白,專門整理行程問題。只要你真正地把這幾個類型整理下來了,以后就不成問題了,這時行程一定會成為強項。而很多同學學習的問題是:如果老師講解就能聽懂,但是自己再做新題,還是不會。這說明還是不太懂,并且缺少適量的練習來消化老師講解的內容。
錯題本整理有很多方法,但都不是想出來的,也不是別人教出來的,而是在自己不斷的整理中,不斷的調整方法中,總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