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教育(嚴厲教育是危險教育心得體會)
深夜十一點,樓上還不消停。
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guān)鍵部分之一,左養(yǎng)右學(xué)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shè)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wǎng)絡(luò)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家長怒氣沖天的吼聲,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已經(jīng)持續(xù)了半個鐘,吵得整棟樓都不得安生。
僅僅因為孩子沒有做作業(yè),家長就輪番斥責(zé),不停地質(zhì)問他為什么沒有做作業(yè)。
也不知道是孩子說了句什么,還是什么都不肯說,又被家長暴打了一頓。
噼里啪啦的聲響,像是什么東西打碎了,聽得人心驚膽戰(zhàn)。
報警吧,人家教育自己的孩子,警察也管不了。
不報警吧,又覺得那孩子可憐。
平日里見了他,總是低著頭,不愛說話,也不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
前幾天,在樓梯口碰到他,正拿一支鉛筆,惡狠狠地往扶手上戳了幾十個洞。他抬頭看了我一眼,眼角眉梢盡是戾氣,竟把我這個成年人嚇了一跳。
鄰里之間,偶爾談到那個孩子,也都是嘆惜:兩口子都是暴脾氣,對孩子格外嚴厲,沒有一天不打罵,早晚養(yǎng)出個仇人來!
01嚴厲教育的本質(zhì),是父母的無能?
很多家長信奉嚴厲教育,認為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其實嚴厲教育,根本不能稱之為“教育”。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zhì),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也就意味著,教育是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chǔ),去培養(yǎng)另一個人,使其獲得身心的發(fā)展,擁有健全的人格。
而以打罵、懲罰和羞辱為主的嚴厲教育,正如知名教育專家尹建莉所說,“不體恤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不符合人性,實際上并無教育要素,只是一種破壞力。”
嚴厲教育的出發(fā)點或許是好的,是為了強制改造孩子。
但其本質(zhì),是家長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或是無法擺脫內(nèi)心的控制欲,從而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來掩蓋自身的性格缺陷。
曾看到過一段令人憤怒的視頻:深圳的一個出租屋里,一名8歲的小女孩正做著作業(yè),母親突然沖過來對她拳打腳踢;父親下班后,又劈頭蓋臉沖她一頓暴打;就連年幼的弟弟,也以欺負姐姐為樂。
在這段視頻中,我們看不到任何教育的成分,只看到滿滿的暴力!
視頻中的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沒有收入;父親是一名外賣送餐員,工作辛苦,卻養(yǎng)不起家。面對生活的困頓,他們不去想辦法作出改變,而是把所有的委屈都發(fā)泄在女兒身上。
也只有在欺凌毫無反抗之力的女兒時,他們才能找回一點尊嚴,有那么一絲成就感。
魯迅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對弱小的孩子施暴,是最無能的表現(xiàn)。
02嚴厲教育,是最危險的教育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個勇敢的少年,在斬殺惡龍之后,自己變成了惡龍。之后,一批又一批的少年,走上了屠龍的道路……
這則寓言,說的就是嚴厲教育的危害。
嚴厲教育,是最危險的教育,其危害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試探。
那些經(jīng)常被嚴厲管教的孩子,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被愛,需要通過反復(fù)的試探,才能確認父母是否真的愛他。
當(dāng)你覺得孩子特別的粗心或是特別的調(diào)皮,懷疑他有多動癥的時候,就該反思是不是對他的管教太嚴厲了。
孩子其實是在通過不停地制造事端,讓你重視他。
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及時地回應(yīng),讓他知道你是愛他的。
否則,他就容易自卑。
著名主持人董卿談到父親對她的嚴厲教育,忍不住落淚。即使事業(yè)再成功,她依然會被自卑的情緒所控制,很少能感受到幸福。
第二個階段,是逃避。
當(dāng)孩子得不到回應(yīng),就會以為自己并不值得被愛。
這個階段,他有兩種反應(yīng)。
一種是極力地討好你,就像《不完美的她》里的穆蓮生那樣;
另一種是沉默,拒絕溝通,就像視頻中的那個小女孩。
不管是哪一種,恭喜你,孩子的自信心已經(jīng)完全被你破壞了。
有位心理學(xué)家做了一個殘忍的實驗,把一只狗放進帶電的籠子里,狗受到電擊就會逃避,可是無論怎么逃都逃不掉,以后再被電擊時,狗就不再逃了。
經(jīng)常被打罵的孩子,就像那只可憐的小狗,他們無力反抗,只能表現(xiàn)出順從。
這種習(xí)得性無助,會讓他認為一切努力都是徒勞,他總是習(xí)慣性地逃避,不敢面對任何風(fēng)險,無法從事創(chuàng)造性工作,終生辛勞卻默默無聞。
第三個階段,是叛逆。
當(dāng)孩子漸漸長大,而家長仍不愿放棄嚴厲管教,孩子就會變得叛逆。
在這個階段,你越是不希望他做什么,他就越是要做什么。
你的打罵、威脅、恐嚇、嘲諷……除了讓彼此的面目更加可憎,不再有任何意義。
而親子關(guān)系,也將從此破裂。
天涯上有位網(wǎng)友發(fā)貼子說:高二那年,因為打了一場游戲,被父親砍掉一根手指,送去戒網(wǎng)癮中心,遭受各種非人的折磨。
在一次自殺未遂后,他終于學(xué)“乖”了,把自己偽裝成父母眼中的“好”孩子,這才得以從戒網(wǎng)癮中心逃脫。
最后,他永遠地逃離了那個家,無論父母怎么請求,都沒有回去看他們一眼。
明明是骨肉至親,卻老死不相往來,這是多么悲哀的事!
第四個階段,是復(fù)仇。
在父母打罵孩子的時候,外人即使認為他們在虐童,也很難介入。
因為他們會說:“我教育自己的孩子,關(guān)別人什么事?”
那個12歲弒母的少年,也曾說過類似的話。
他說:“我又沒有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嚴厲管教最大的危害,就是讓原本天性善良的孩子,學(xué)會了仇恨。
即使不能向父母復(fù)仇,他們也可能向社會復(fù)仇,把怨氣灑向無辜的人。
犯罪學(xué)專家深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許多惡性刑事案件的罪犯,都曾遭受過極端嚴厲的家庭教育。綠河殺手加里·里奇韋、五芒星殺手理查德·拉米雷斯……那些令人聞風(fēng)喪膽的變態(tài)殺人狂,幾乎都曾有一個飽受家庭暴力的童年。
正如蜘蛛在《十宗罪》中描寫的那樣:惡魔就這樣誕生了。
03如何避免對孩子過于嚴厲
說到這里,有的父母不服氣了:孩子不聽話,難道不能管教嗎?
當(dāng)然要管教,甚至有些錯誤,必須嚴格管教!
只是,嚴厲教育≠嚴格教育。
在嚴厲教育中,父母往往表現(xiàn)得像個獨裁者。殊不知,父母的權(quán)威來自于言傳身教,而非對孩子的打罵、折辱。
而嚴格教育,則是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非父母的私有物品,嚴格要求孩子的言行,卻不隨意打罵。
演藝圈著名的才女徐靜蕾,她的父親就很嚴格。
六歲的時候,父親就讓她練書法,一旦發(fā)現(xiàn)她偷懶,就狠心地罰她重寫,還陪在她身旁畫米字格。十幾年的書法功底,讓徐靜蕾的字寫得非常漂亮,還被編進了中華字體庫。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徐父會適當(dāng)?shù)貞土P,可是從不輕易打罵,而是以言傳身教,告訴孩子什么是做事應(yīng)有的態(tài)度。
如果孩子已經(jīng)變得非常叛逆,不愿聽從家長的管教,甚至開始仇視父母,用極端的行為,控訴父母的冷漠、暴力和控制。
家長一定要先修復(fù)親子關(guān)系,再糾正孩子的行為。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些叛逆。這是因為我們渴望長大,父母卻不愿意放手。父母越是想控制,我們就會越叛逆。
因此,面對叛逆的孩子,家長要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對孩子過于嚴厲,或是過于寵溺,或是過度保護,從而讓他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
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確實存在過錯,要誠懇地向孩子道歉,取得孩子的原諒;
并且要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
只有當(dāng)孩子信任家長,愿意溝通,才會正視自己的問題。
借用個體心理學(xué)創(chuàng)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一句名言作結(jié):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愿每個孩子,都是幸運的,在愛的懷抱中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