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的六個技巧(如何有效批評孩子)
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wǎng)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教育孩子時,許多家長有這樣的疑惑:
孩子犯錯就該批評,可怎么批評,孩子才能聽進去、才能接受并改正呢?
今天這篇文章,給各位家長分享6個正確批評孩子的小技巧,趕緊往下看吧!
1、批評前先聽孩子解釋
不知道身為家長的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被爸媽誤會過?
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一看到孩子犯錯就劈頭蓋臉一頓批評。
然而,有時孩子犯錯并不是有意為之:
可能是不懂做,可能是能力不足,可能是疏忽了,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
先聽聽孩子對自身行為的解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先了解孩子的情況和想法,才能讓批評教育更有針對性。
只有不放過錯誤、不誤傷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批評才能真正起作用。
2、批評要做到就事論事
不少家長批評孩子時,喜歡有的沒的嘮叨上大半天。
結(jié)果,孩子對待錯誤也從羞愧變成了麻木。
其實,與其說個沒完,就事論事往往更能使孩子聽教。
如果翻舊賬或小題大做,孩子無法抓住批評的重點,還可能會反感抵觸。
正確的批評方式,應該是就孩子當下犯的錯誤進行客觀評價。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他們哪些行為是錯的,為什么錯,以及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當前的錯誤,才能以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糾錯改正。
3、批評要保持前后一致
面對同樣的錯誤,家長要保持態(tài)度一致。
如果這次指正批評,下次得過且過,只會讓孩子頭腦混亂、是非不分。
所以,千萬不能因為手頭忙、沒時間而忽略對孩子的指正。
同樣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和老人要提前通氣,爭取做到立場一致。
如果一方批評另一方護短,孩子很可能會養(yǎng)成隱瞞、犯錯找救兵的壞毛病。
此外,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切不可嘴上說一套,實際做一套。
如此一來,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道理、改正錯誤,并參照家長的示范去做好。
4、批評要保護孩子自尊
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是要面子、重自尊的。
家長要明確的是,批評的目的是讓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讓他們感到羞辱。
因此,家長不應再在公共場所,或當著親友、孩子同學的面批評孩子。
批評孩子不僅要注意場合,還必須注意時間段和語調(diào)。
家長不宜在吃飯時、睡覺前開展批評教育,避免影響孩子的食欲和睡眠。
此外,家長在批評時要盡量控制語調(diào),過高則會給孩子帶來恐慌感。
心理研究表明,低聲批評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孩子也更留意傾聽話的內(nèi)容。
5、批評時不要打罵孩子
一些家長,批評孩子時總帶著怒氣,甚至還會打罵、冷暴力。
這種語言或肢體上的暴力,或許能讓孩子乖乖就范。
然課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錯誤,他們只是屈服于大人的權(quán)威?
如果他們覺得做事情是為了讓父母開心,那還怎么學會自覺自律?
要知道,批評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錯誤,而不是讓家長發(fā)泄情緒。
批評是為了引導出孩子正面的行為,而不是恐懼、厭惡、仇恨等的情緒。
所以,批評孩子時請記得動嘴不動手、有話好好說!
6、批評后要給孩子安慰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的感覺,孩子也是如此。
犯錯被批評后,孩子往往會變得情緒低落、做事沒勁兒。
這時,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適當給他們一些心理安慰:
消除孩子的顧慮,讓ta知道即使犯了錯,爸媽依然愛ta;
爸媽不希望孩子一錯再錯,所以才會嚴厲批評,希望ta可以理解;
如果孩子知錯能改,下一次做好了,爸媽一定不會吝惜對ta的表揚。
此外,家長還要向孩子傳達正確的觀念,做錯事不可怕,關鍵要及時改正并引以為戒。
成長路上,孩子犯錯在所難免。
犯錯后及時改正并引以為戒,孩子才能從錯誤中積累經(jīng)驗、獲得進步。
家長用好這6個批評孩子的小技巧,孩子將更樂于接受、更樂于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