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走過只注重吃喝拉撒的階段,那么,教育問題便擺在每個父母面前。
如果我們的孩子放學回到家,抱怨老師在全班面前朝他吼叫,做父母該怎樣達成有效溝通呢?
如果我們是下面的對話,那就是劍拔弩張。
父母以一種指責的口氣問:“哼,你做了什么?”
孩子垂下眼簾生氣的回應:“我什么也沒做?!?/p>
父母又說:“得了吧,老師才不會無緣無故的吼學生呢,你到底做了什么?”
孩子陰著臉,頹喪的坐在沙發上怒視著父母,以沉默來抵抗。
父母加大呵斥的劑量,繼續憤怒地說:“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怒氣沖沖地說:“沒什么可做的。”
雞飛狗跳的場景,在家庭教育里屢見不鮮。
那么,父母不妨換個思路事半功倍。
在暢銷育兒書《正面管教》一書里提到了“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可以讓親子關系緩和下來并最終解決問題。
“贏得合作”的原理是,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了,就會更愿意聽取你的觀點,并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記住在孩子們感到你的傾聽之后,他們才更可能聽你的?!摆A得合作”的四個步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它能營造出一種讓孩子愿意聽愿意合作的氣氛。
友善關心和尊重是是上述四個步驟的根本。
那么如何實施呢?
一是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孩子此時就愿意聽你說。三是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
上述的例子該如何利用贏得合作四步法來操作呢?
這時父母只需要和孩子說幾句話,就能達到完美的溝通。
第一句,“我敢肯定老師當著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覺得非常丟臉?!保ǖ谝徊奖磉_理解)效果:孩子抬起頭有些狐疑地望著父母。
第二句,“我記得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算術考試,我站起來削鉛筆,老師就當著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覺得又丟臉又生氣?!保ǖ诙奖磉_同情)效果:孩子這時感興趣了,他說我不過是向別人借支鉛筆,我當然認為老師為這么點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第三句,“你看有沒有什么辦法避免以后再這么難堪呢?”(第四步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第三步在這個例子中沒有必要)。效果:孩子回答,我想我可以多準備幾支鉛筆,這樣就不用找人借了。
寥寥數語,親子情感連接更上一層樓。
你決定要贏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為你帶來積極的感覺。經過頭兩個步驟之后,你也已經贏得了孩子。等你進入第三步時,孩子就已經能聽得進你的話了,第四步肯定會很有效果,因為你已經營造出一種相互尊重的氣氛。
教育處處皆文章,讓我們在教育路上不斷進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