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帶著妹妹、姐姐早早洗漱完畢,躺在床上,心想,今天終于能在九點半準時入睡了,早睡對身體好不用說,更重要的是早點養成生物鐘,為過幾天的入園做準備,眼看疫情好轉,復課指日可待。
一切準備就緒后,我一邊看手機,一邊等姐姐,可是姐姐呢,偏偏不睡,只是等爸爸,等爸爸洗碗后可以和她玩舉高高。催了幾次,她終于過來找我了,還說讓我給她講故事,我一看都十點了,還講故事?我氣呼呼地沖姐姐兇起來:“你看都幾點了?還講故事?你就知道等爸爸,早點講多好?就浪費時間,一點規劃都沒有”……
五歲的姐姐看到我如此生氣,也氣得不行,氣勢洶洶,雙手叉腰,沖我對峙起來,嘴里胡亂朝我喊了一番,覺得還不解氣,過來就打我的手,一開始我還看著她,笑臉相迎,后來發現她是愈演愈烈,咄咄逼人,打我都快上臉了。
我內心的火一下起來了,扒了她的褲子就開始狠狠地打屁股,打完后她哭了,氣得說:“你打我,你打我我以后打得你更厲害”。此時,爸爸早已將這一切看到眼里,她抱起姐姐,安慰了半天。而我也是氣得半天不想理她。
一會兒爸爸給講完故事后,我抱了抱姐姐。熄燈后,她緊緊地挨著我,久久不能入睡,最后長舒了一口氣,慢慢睡著了……
這件事讓我忽然想起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里介紹的“情感引導”的方法,“孩子們不乖通常都是事出有因的:過度興奮、缺乏約束、尋求關注或者過度疲勞……在許多情況下,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但家長未能意識到他們的這些需求,就直接施加了懲罰。暫?;顒?、打屁股、訓斥和板起臉都是懲罰性的消極驅動手段”。
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懲罰性的威脅可能暫時阻止孩子敲打,但孩子學會的是因為害怕母親發火或者失去關愛而不得不順從。
如果用情感引導的辦法,我就應該先尊重姐姐的愿望,并找出她遲遲不愿睡覺的原因,就是因為等爸爸舉高高而且對洗碗的好奇,她才不愿睡覺??傊日页龈矗患庇谌土P。
在這本書里也提到,用巴掌來懲治淘氣的孩子,他遲早還是會重復犯錯,因為你并沒有告訴他怎么做才是對的。打屁股無法教會孩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只會導致他相信誰的力氣大誰就說了算。她們在祈禱上帝給自己換個更好的媽媽。
被父母過度地控制(包括行為上和情感上),他會漸漸養成兩種對待事物態度的一種:一種是不當回事,這樣的兒童將變得善于壓抑自己的感情,另一種是叛逆,這種孩子可能會在私下里傷害無辜的同伴等,長大以后,他們還喜歡操控別人。
在這本書里提到,打屁股會降低孩子的智商,而平靜和安定的狀態是最有利于大腦學習的。
你對孩子喊叫動粗,他們也會對別人喊叫動粗。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我們要以身作則,學會尊重孩子的不同想法和感受,你可以約束和管教,但不要使用暴力。
所以,在本文一開始的例子中,當孩子少不更事時,她也許并不知道自己要為什么打人,我們家長要設定限度,堅決的告訴她以后絕對不可以打媽媽,并對她的感情表示理解,除此之外,家里的大人之間也要以身作則,不能動手打人,慢慢的,孩子就學會了不再大人,更好的去溝通。
“為什么傷害動物叫虐待,傷害成年人叫毆打,傷害孩子卻叫做管教呢?”
育兒是世界上唯一無法辭掉的工作,讓我們一起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