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群里一位媽媽遇到了個棘手的問題,這位媽媽平時一個人帶孩子,又要做飯、又要做家務,不能時刻盯著四歲的孩子,可孩子近來孩子特別喜歡干一些危險的事情。
這位媽媽說她要做飯,會讓孩子在客廳玩玩具,可等她從廚房出來時,孩子一只手指正準備伸向電源插座的洞,這位媽媽當場嚇得把手中的盤子一扔,大喊一聲:“危險,別動!”孩子當場被媽媽這聲吼叫嚇哭了。
這位媽媽說太危險了,要是自己玩出來幾秒鐘,不知會發生什么危險,后果不敢想。于是在群里請教大家,讓大家支招。
小孩子好奇心重,又不知深淺,一不留神,誰知能干出啥事來,確實很危險。如何培養孩子的危險意識,讓孩子遠離危險,成了家長迫切想了解的。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
其實,3到6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可以理解危險的意義了,家長可以在平時結合實例、孩子的經驗或通俗易懂的故事,教育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提高孩子的分辨能力。
但家長也不要過度夸大危險,使孩子受到驚嚇,而變得過于膽小、不敢探索。
- 一、危險教育,堵不如疏
其實孩子有時候知道什么是危險的,只是好奇心更重,控制不了自己而已。比如我們告訴孩子了,粥燙不要動,但孩子還非要動,結果被燙哭了。
一味的禁止孩子不要干什么,不如疏導教育孩子認識危險。
如果我們想要告訴孩子諸如為什么不能玩火、玩電,為什么不能在馬路上追逐打鬧時,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告訴孩子禁止的理由,而不是簡單的用嚇唬和恐嚇來制止孩子,因為在命令和恐嚇下的孩子可能盲從,也可能偷偷背著家長去做,反而更危險。
- 二、在安·全范圍內,讓孩子嘗試“危險”
家長說危險,可孩子并不能直接看到危險在哪?孩子不能理解,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能讓孩子通過觸覺、視覺真實的體驗一下,孩子會印象深刻。
我家孩子夏天的時候特別喜歡看我用電蚊拍打蚊子,他很好奇電蚊拍能發出啪啪的聲音,也很想知道為什么會把蚊子打死。盡管我一再告訴他很危險,不能用手去動電蚊拍的電網,可是他還是好奇。有一次我看見他用手在那躍躍欲試,很想上前阻止,可我又一想,電蚊拍電一下,手會疼、會麻,但危險還是可控的,于是就沒吭聲,暗暗觀察。
果真孩子的小手剛伸出去,就被電了一下,嚇得他趕緊縮回手。然后他跑到我跟前告訴我他被電到了,麻麻的像被針扎了一下,并說她以后再也不動電蚊拍了。
只有孩子真切的看到、感受到了危險,他才會在大腦里形成記憶,并記住那很危險。
- 三、教給孩子安·全常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我們不能因噎廢食,阻止孩子玩或動任何危險的東西,畢竟這個世界處處充滿危險,把一些安·全常識融入生活中,教給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這才是正解。
如剪刀有危險,但不能因此禁止孩子玩,可以提供兒童用的安·全剪刀,并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使用,同時也要教會孩子使用的規則,如不可拿著剪刀打鬧、奔跑、比劃、指人等,用后要及時放回原處等。
- 四、減少家庭環境中的危險因素
家庭是孩子日常活動的主要場所,家長要及時把家里的危險因素排除掉。
1、把家中危險的物品收拾起來,放到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2、給家中孩子能夠得著的電插座都粘上膠帶封好。
3、把各種藥品、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或打不開的容器里。
4、不要用飲料瓶子裝有毒的物品,以免孩子誤服。
5、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家中,不要讓孩子獨自在樓梯口、陽臺、窗邊、廚房、浴室等易造成傷害的地方玩。
現在的孩子們普遍被保護過度, 對那些10歲以下的孩子而言,家長似乎認為所有東西都是鋒利的,危險的。但是,當把所有的角都磨圓,讓一切鋒利物體都消失殆盡,孩子們反而更容易受傷。
我們沒有辦法永遠幫助孩子去除一切危險,那就從小教孩子認識危險,培養危險意識,然后自己避免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