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下的教育給孩子的影響(教育孩子偶爾棍棒教育)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我國封建古代推崇“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論,此種概念如今依舊深深的烙印在很多基層家庭的骨子里,孩子只要一犯錯一頓毒打鐵定是逃不了的。
可是社會環境在變化,在封建時代的產物必定不再適合今時今日,且“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概念在本質上就不是親子關系,而是權力關系,是古代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進行的愚民手段。通過“孝順”達到控制每一個家庭,從而保證社會的穩定。
所以這里的“孝順”本質上更加注重的是順從,而要實現這一目的,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打。
但是孩子犯錯用打罵的方式,初始可能會有一定的威嚇作用,但并不能改正他們犯過的錯誤,相反可能會對他們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在心底埋下對父母深深的怨恨。
現下中西方兩種教育理念在我們的社會里都存在,而在這種宏觀環境下,被打罵長大的孩子,成年以后更容易自卑、不自信,甚至抑郁。
通過武力鎮壓實現教化目的是原始社會的叢林規則,而家是講愛和溫暖的地方,父母不應該飾演施暴者的角色,而是愛的給予者。
而且棍棒教育所產生的弊端遠遠大于它所能帶來的收益,得不償失。
首先,經常挨打的孩子智商普遍低于沒挨過打的孩子。
1988年,新罕布什爾的社會學家曾就806名2-4歲的兒童,以及705名5-9歲的兒童關于體罰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研究發現2-4歲沒有受過體罰的兒童比受過體罰的兒童,智商高5分;5-9歲的兒童中沒有受過體罰的兒童比受過的,智商高2.8分。
也就是說經常體罰孩子會造成孩子的智力認知受損。
所以有的時候并不是孩子不想好好學習,而作為家長的你,從根源上掐掉了孩子優秀的可能。
你是什么樣的家長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當你發現孩子的樣子不是你想要的時候,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用武力逼迫孩子。
其次,經常挨打的孩子在性格上問題更多。
人都是有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更是。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總是不由分說的給一頓胖揍,孩子就會變得極其愛逃避,成年以后步入社會不愿意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且這些孩子通常都會比較自卑敏感,因為被打的恐懼深深地留在了他們心里,充斥著他們的生活,不管他們做什么,腦海中都會有一個聲音出來侮辱他們,斥責他們。久而久之這些人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融入社會。
心理學家西蒙·萊文曾經在幼鼠身上做過一個關于壓力反應的實驗。
實驗結果顯示:幼鼠早期如果經歷過不可預期的壓力,哪怕是很短的時間,也會對幼鼠大腦中的壓力反應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形成影響以后幼鼠會對周圍的環境變得異常敏感,那些平日里會被忽略掉的細微變化也會使他們產生難以控制的焦慮、驚恐。
所以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小,打一頓問題不大,早期環境的影響會對所有的哺乳類動物都會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
最后,抗壓能力差。
在父母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表面上或許非常硬氣,但實際內心非常的脆弱。
他們只通過父母學會了用看起來蠻橫的方式解決問題,但當遇到真正棘手,不能依靠蠻橫解決的問題時,他們很容易被壓力摧毀。
因為他們并沒有得到過父母真正的愛,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心里是沒有底氣的,一旦遇到他們承受不了的問題時,結果將是具有毀滅性的。
這些孩子中鮮少有性格陽光的,因為長時間的打罵,阻絕了他們感受世界美好的可能,他們只能看到生命中不好的一面,性格比較悲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性格扭曲。
比如前段時間有個14歲少年因為在學校玩紙牌,這位少年的媽媽被叫到學校談話,這位媽媽剛到學校不由分說的當著學校老師的面,啪啪對著孩子就是幾個大嘴巴子。
孩子母親跟老師去辦公室的空檔,這位孩子從教學樓一躍而下,離開了這個世界。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但一個還未成年的14歲少年,你覺得他應該有多堅強?那一巴掌不是扇在你臉上,也不是你在眾目睽睽之下被羞辱。
這位孩子不是被打后直接跳樓的,而是思考了一段時間后的決定。一個人對世界的絕望不是某一瞬間就形成的,必定是經年累月的痛苦,才讓他不回頭地選擇了用這種方式解脫。
其實很多人都鄙視動手打孩子的家長,畢竟從體力到智力,孩子都不是成年人的對手。
家長的武力碾壓,或許只是因為自己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自己沒有面對錯誤的勇氣和智慧罷了。何必為難孩子呢?
犯錯是每一個人都肯定會有的人生經歷,也不是什么洪水猛獸。成年人尚且犯錯,更何況一個心智未成熟的孩子。
其實孩子犯錯某種程度上是一件好事,如果一個孩子永遠正確,那才是一件真正可怕的事情。
孩子犯錯的時候,嚴格是理所應當的,但一定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制定適合他的規則,而不是連情況都沒搞清楚,就是一頓棍棒教育。
這沒有任何正面意義,還空留許多怨恨。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了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就事論事不要言語侮辱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即便犯錯了,父母雖然生氣但是還是愛他的。
雖然很多實行棍棒教育的父母也很愛孩子,但是他們的方式,孩子根本感受不到愛,刻在心里的只有恐懼。
先處理好孩子的情緒,然后和他一起分析事情的利弊,告訴他哪里不對,為什么不對,因為犯了這樣的錯誤要承擔什么樣的懲罰,然后適當的給予懲罰,讓他知道犯錯的代價。
這樣的教育才是正面積極,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健康陽光的大人。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