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些,但總有些孩子膽子很小。有些孩子怕黑,有些孩子害怕“鬼怪”,有些孩子怕獨自在家,父母不在身邊就會感到不安。這種恐懼心理會影響到孩子個性的發展,使孩子缺乏獨立性,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某些心理障礙。
幫孩子戰勝恐懼
面對孩子膽小的表現,有些父母會隨口說道:“真是個膽小鬼”,甚至還會斥責孩子。這種做法對孩子的自尊心是極大的傷害。這不僅無法改變孩子膽小的現狀,反而會加劇孩子的恐懼心理。正確的做法是,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恐懼心理表達理解。然后,再進行耐心地勸慰和解釋,這樣孩子才更容易相信父母,繼而緩解恐懼心理。
此外,要想徹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父母可以借鑒以下幾種方法:
1.教孩子運用暗示來化解恐懼。暗示的力量是強大的,通過積極的暗示,可以幫助孩子趕走恐懼感,掃除內心的陰霾。比如,當孩子說:“我感覺晚上不安全,半夜可能會有危險,我害怕在外面露營”時,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是的,很多人都會覺得露營是件可怕的事情,恐懼的大腦正在用暗示來欺騙你,你害怕是因為你有這樣的想法,而不是露營這件事真的可怕。如果你不去想,那你就不會害怕。比如,你想一想藍天白云,想一想沙灘草坪。”
2.教孩子根據事實來評估風險。做一件事有多大的風險,這種風險自己是否能夠應對?如果孩子沒有搞清楚這個問題,那么產生恐懼情緒就是必然的。因此,父母有必要教孩子正確評估風險。
通常來說,評估風險要看事實,而不是個人感覺。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認為如果自己獨自在家,就會有壞人入室作案,這讓他感到非常恐懼和害怕。你可以問他:“要不我們做個測試,看看你所想的是否會發生?”讓孩子獨自在家待半天,你去超市買東西,看看孩子有怎樣的感受。
幫孩子戰勝恐懼
通過實驗,孩子會發現:所謂的恐懼完全是自己源于內心的感受,而不是事實。有了這樣的經歷之后,相信孩子就不會輕易拿自己的主觀感受來評估風險,然后陷入毫無必要的恐懼情緒當中了。
3.用“怎么可能”來代替“多可怕”。當孩子遇到一件事時,他會想到“多可怕”,越想就越恐懼,越想就越不敢行動。如果父母能及時引導孩子用“怎么可能”來代替“多可怕”的念頭,那么結果就會大不一樣了。
例如,孩子認為坐飛機可能墜機,盡管這種可能性很低。但是,每天坐車上學放學,遭遇車禍的可能性其實是空難的幾百倍。因此,如果不希望孩子被“多可怕”的念頭占據內心,那就讓他想想“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會墜機呢?每天都有那么多飛機在空中飛來飛去,墜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所以擔心是多余的。這樣孩子才不會被恐懼情緒控制。
幫孩子戰勝恐懼
總之,當發現孩子存在恐懼心理時,父母要及時和孩子溝通,通過以上幾種策略,幫孩子化解恐懼心理,給孩子一個陽光的心態。
歡迎點贊、留言,家長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寶貴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