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目前中國最早出土青銅器的地方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早的青銅器出現在哪里)
陜西一農民挖出青銅器,賣給了廢品收購站
1963年8月的一天,陜西省寶雞市賈村鎮(今陳倉區)。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正值盛夏,上午下了一場暴雨。
農戶陳堆家后面是個土崖,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而有些坍塌。
陳堆站在后院,猛然發現土崖上有東西在反光。好奇之下,他帶上镢頭,走過去刨了幾下,泥土中露出一大截青黑色金屬器物。
為了避免傷了這個器物,陳堆就用手刨。結果,一個高約近半米、重約二十多斤的方桶形狀的器物呈現在眼前。
當地是西周王朝、秦國的發祥地,臨近古都長安,歷史積淀深厚。民間時常有些古代器物出土,農民們往往把這些出土的器物當做家庭生活器具使用。
陳堆打量了一番這個形狀造型奇特的家伙,一時想不到做什么用,就把它拎到家,放到角落里。
一年后,陳堆夫婦要去寧夏固原住一段時期。
臨走前,陳堆瞅到角落里蹲著的那個家伙,覺得以后能派上用場,就擔心它被來家里的小偷順走。于是他就把它轉交給弟弟陳湖保管。
陳湖看到這個沾滿泥土、銹跡斑斑的東西,也沒當回事。
陳堆夫婦走后第二年即1965年,陳湖看著它礙眼,覺得這個沉甸甸的東西應該能賣點錢。于是他拎著它賣給了廢品收購站,換了30塊錢。
當年有一天,寶雞市博物館干部佟太放到市區的玉泉廢品收購站溜達。
無意間,他看到一堆廢銅爛鐵中有個高約近半米的銅器比較獨特。
他打量了一下,看它造型凝重雄奇,表面紋飾嚴謹而富有變化。憑著職業直覺,他感覺這應該是一件比較珍貴的文物。
于是回到博物館之后,他告訴了館長吳增昆。
吳增昆隨即讓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查看一下。
王永光到玉泉廢品收購站,仔細查看了一番,初步判斷這是一件珍貴的文物。于是,便以收購站的購入價30元,將這個銅器收購。
寶雞市博物館的專業人員經過一番清洗、研究,確定這是西周早期的青銅酒器–尊,表面紋飾為饕餮紋。于是它就被稱為饕餮銅尊。
寶雞市曾于1956年在古金臺觀設有歷史文物陳列室,兩年后更名為寶雞市博物館。于是這個饕餮銅尊就被收藏在此處。
它從此在寶雞市博物館安靜地躺了近二十年。
專家研究鑒定結果震驚天下
1975年,國家文物局面向全國征調一批新出土的文物精品,準備出國展出,宣傳中國古代文明。
作為出土青銅器的重鎮,寶雞市博物館認為這個饕餮銅尊的造型圖案精美,就選送了它。
隨后,青銅器研究專家馬承源接觸到了這批青銅器。
不久,他發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饕餮銅尊是鎮國之寶!
原來,當馬承源看到這個造型奇特的銅尊,出于專業的興趣,想對它好好研究一番。
對饕餮紋銅尊經過精細地清潔處理后,他反復查看、用手摩挲銅尊內外,突然感覺銅尊內膽底部似乎刻有文字。
他大為振奮,經過察驗,果然在底部發現了銘文。
隨即他做了拓片,精心研究,破譯、厘定出的銘文共12行、122個字,全文為:
唯王初堙(遷)宅于成周,復稟武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茲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于天,曰:‘余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嗚呼,爾有唯小子亡識,視于公氏,有庸于天,徹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臨我不敏。”王咸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它們的內容,記載了西周早期的一些重大事件,主要內容是周武王攻滅商朝后,在河南的嵩山舉行祭祀時發表的禱辭。
它反映了一個重要的史實:周武王規劃在洛邑(今河南洛陽)建立東都。
作為周王朝的開國之君,周武王已經定都鎬(在今陜西西安市),為什么還要在洛邑定都呢?
因為周朝之前的夏、商朝,雖然多次遷都,但是統治中心都是在以洛邑為中心的中原一帶。這里臨近黃河,平原廣闊,土地肥沃,人口集中,四通八達。
因而在當時人的心目中,這里是天地的中心,稱為中土、中國。意思就是天地之間的中心土地、國家。
周武王即位后,定都在家鄉附近的鎬,為起兵伐商積極準備。后來經過牧野(在今河南省新鄉市)之戰,商王朝滅亡,周王朝建立。
在當時,鎬京地理位置偏西,天地的中心在中原一帶。因而周武王才有了順應天命,向東拓展國土、在洛邑建都、統治天下萬民的遠景規劃。這就是銘文中所說的“宅茲中國”。
周武王死后,兒子周成王繼位,則落實周武王的“宅茲中國,自之乂民”的遺訓,在洛邑營建新的都城。
對于這個規劃,周成王曾經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中一位叫“何”的人進行訓誥。然后賞賜給“何”貝三十朋,作為勉勵。
于是,“何”專門命人定制了一個尊,作為祭祀禮器。在上面以銘文鐫刻了這件事,以作紀念。
古代的文獻如《尚書》、《逸周書·度邑解》、《史記·周本紀》等,都有周武王克商以后計劃營建東都的相關記載。
而制作于西周時期的饕餮銅尊及其銘文,作為實物,可以印證史籍或彌補史籍的不足,更具有說服力。
另外極其重要的是,這段銘文中的“中國”兩字作為詞組,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出現。
這個重大考古發現,令人震驚、興奮,在社會上也引起了極大轟動。
于是,這個曾經的廢品,再到饕餮銅尊,至此身價不可限量。因為它是西周定制的,因而被命名為“何尊”。
由于“何尊”的獨特價值、尊崇地位,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1月,它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何尊”的出土之地陜西省寶雞市,隨著青銅器等出土文物的不斷增多、文化事業的發展,就在“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出土地石鼓山,專門建造了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
何尊,這件稀世之物、鎮國之寶,就作為鎮館之寶,珍藏在這里供人觀覽。
它是西周青銅器代表作之一,兼具藝術與史料價值。
它承載的重要歷史和獨特價值,也應該是每一位中國人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