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與孩子溝通的解決方案(與家長溝通的障礙)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現在有很多家長反映一個問題,那就是和孩子溝通太難了。經常和孩子表達事物的時候??偸呛茈y讓孩子理解。甚至有的時候,就一個問題在討論的時候。孩子也總是理解不了家長的想法。就連最簡單的,你讓他去做點兒什么孩子都可能非得反著來。也許一次兩次家長還有耐心去和孩子講道理,可是孩子如果經常這樣做。這就讓很多家長忍不下心中的怒火,總是想和孩子大打出手。
及時和孩子溝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常遇見的事情,不光家長認為很難。即使是很多老師在和孩子在和學生溝通的時候也同樣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么我們不如來學一學應對策略。
第一,學會去用具體的問題下手,不要從一些抽象的問題來討論。
就比如我們在和孩子聊天兒的時候,有很多問題看起來很籠統而且很抽象。就比如說有人問你,你幸福嗎?可能你不知道判斷標準是什么,有的時候只能根據當時的感受去回答。而過后去想一想這個問題,可能回答的并不是自己所要表達出來的。我們和孩子溝通也一樣,經常問他和小朋友玩的好嗎?那么這個小朋友是誰呢?我們不如問一些具體的。你今天和你的同桌做了哪些游戲呀?或者具體的問他今天我們學的第一課老師是怎么講的?
多去問一些具體的事情,從一些細節開始聊起,這樣孩子才能夠找到和父母溝通的點,否則當你問出一個問題的時候,很有可能孩子給你的答案并不是你心中想要的。談著談著父母之間可能就出現了溝壑。甚至有的時候聊著聊著便無話可說了,總認為和孩子在一起溝通難,其實有的時候就是我們問問題的時候問的不恰當。和孩子聊具體的事情,還可以讓孩子能夠發揮出自己的特長,能夠表達出他自己的見解。父母也能夠通過孩子的表達,更細微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是什么樣的表現。
第二,學會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他。
生活中當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拒絕去上幼兒園。甚至找一切辦法逃離這個地方。當孩子開始拒絕的時候,家長不要直接反駁。不要說到了這個年齡,你就應該上幼兒園或者直接給孩子一個肯定的答案,幼兒園里多么好啊,我們可以試著去問一下孩子。剛開始認為這個地方不好,那么我們可以反問他是這樣嗎?那么到底是因為什么呢?即使再小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思維意識,也會有自己的觀點。如果我們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想法給打斷,可能沒有辦法讓孩子表露出真實的內心。所以再談下去可能也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不妨試著去理解孩子,讓他去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我們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式才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
第三,當我們和孩子表達的時候一定要明確。
其實很多家長都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自己表達的不夠明確。比如平時我們總是會說快點收拾,要不遲到了,對于孩子來說對時間可能沒有概念,對于給自己收拾東西更沒有什么概念。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養成一個時間觀念的好習慣,應該告訴他到什么時間做什么樣的事情我們要。用一種嚴肅的語氣去和孩子說,而不是用我們督促的語速不停的和他說,快點兒快點兒。甚至有的時候和孩子嘮叨的時間越長,孩子越無動于衷。往往這種沒有概念的表達。更不能讓孩子知道他到底要去做什么。而且加上父母不停的嘮叨,還會讓孩子特別反感。當養成這樣習慣之后,孩子會認為行動與不行動都是一樣的,那么我不如遵從自己的內心,就當沒有聽到父母的指令。所以家長要改的應該是自己的溝通方式。
第四,一種方法行不通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游戲的方式去培養。
不要讓孩子在生活中總是認為父母就是強硬的,霸道的,和我們說話永遠是一個語氣,如果不尊重父母,我就不是一個好孩子。我們應該抓住孩子的天性,對一個很小的孩子來說玩兒才是他的本能表現。那么想要和他溝通就太容易了。只要我們把想要做的事情編排到一場游戲中,很容易就會引起孩子的興趣。這比我們強制的方式去管教孩子要容易的多,而且在這樣的形勢下孩子也特別容易完成事情,既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同時溝通也會變得順暢很多。
不要忽略了和孩子溝通這件事情,看似可能是一件小事兒,但是卻能伴隨著我們孩子的成長。所以經常會有人說,沒有天生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和孩子溝通的家長。學會好好的和孩子溝通,讓我們的孩子更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