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給孩子開竅(孩子有開竅一說嗎)
原來不聽話、很鬧騰的孩子,突然變得聽話,乖巧了?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原來馬大哈,說什么都記不住的粗心孩子,突然變得細心又仔細,愿意認真聽父母交待的孩子?
原來不愛學習,坐不住的孩子,現在變得愿意學習,也能認真的坐在桌前看書了?
原來吃什么都是只想著自己,吃飯拔拉著吃的孩子,現在會耐心等待父母一起來吃,而且就算再愛吃,也不會一口氣都吃完?
如果家里有個這樣的孩子,往往讓父母們感到孩子“開竅”了,實在是令人開心又心慰。
那么,孩子怎么就“開竅”了呢?
為什么我家的孩子怎么都不能“開竅”?
后面,我們再說說,如何加速讓孩子“開竅”,有一點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開竅”并非毫無規律可言,而是既有規律,又有方法。認清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應該怎么做了。
孩子為什么會“開竅”?
孩子出現這種變化,往往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孩子的變化;另一個,是父母的變化。另外,則是成長規律在起作用。
1、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變化,變得成熟了
孩子有這樣的變化,跟年齡有關,一般來說,同齡的男孩,往往在成熟度方面,比同齡女孩晚1到1歲半左右。所以咱們家有男孩的話,最好不要拿同班小女生的表現來要求孩子。
你要求一個小男生安靜得像班里的女生,這叫強人所難。
同理,能要求小女生像小男生一樣勇敢嗎?這么想的父母反而不是太多。
另外,也跟環境有關,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會更有自控力,也更能顧及他人的感受,但這有很多個體上的差異,具體到每個孩子的身上,也都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和進展。
2、父母的期望改變,過度和過高的期望反而打擊孩子
如果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的不足,父母的育兒方式也總是停留在批評、指責、講道理的層面,那么孩子的很多問題是處于放大和聚焦的情況中,在這種角度下觀察孩子的父母,往往無法看到孩子好的變化,或者是對孩子有遠高于現狀的期望。
最簡單的一個自我測試方法:如果現在讓你回想,自己孩子有沒有10個優點?分別是什么?你能很快回答出來,那么就還比較好。反之,如果一說到孩子,你想到的唯有缺點,就算優點也廖廖無幾,那么我們就要小心了,我們正處于放大孩子缺點的狀態之中。
3、“開竅”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是一個前期不斷積累,后期突然爆發的表現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不愿意等待,希望孩子的問題,能夠“藥到病除”、“立馬見效”。殊不知,很多育兒問題,并非一天就形成的,比如磨蹭拖拉,往往是一段時間養成習慣之后的表現。而我們要解決,有可能立刻就讓孩子從磨蹭拖拉,到雷厲風行嗎?想想都知道這樣的可行性并不高。
同時,有一個不太好的消息是,改變一個孩子的成效,跟孩子的年齡呈相反的表現。也就是說,年齡越小,改變越容易;反之年齡越大,孩子越難改變。
這個也很好理解,就像我們自己,習慣形成有多久,要改變就要有多難。孩子小習慣形成時間短,加上可塑性強,自然是越小越容易改變了。
現在,我們說說可以加速孩子“開竅”的方法
1、提升親子關系,提升關系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增加陪伴的時間,這是最簡單的,哪怕就只是陪著看電視,也遠比總有各種理由無法陪伴孩子來得好
時間有保障,之后就是提升質量,最好的是陪孩子做親子共讀,如果做不好,陪孩子玩親子游戲也好,如果還是不行,至少,可以跟孩子說話,聊天與溝通能大大滿足孩子對父母的需求。現在有研究表明,經常聊天的父母和孩子,關系往往都是比較好的,同時在這種氛圍之中成長的孩子,表現比同齡人更優秀!這里劃重點:多聊天。
切記:不是叫你教育孩子,別逮著機會就講道理,就翻出以前做錯的事來教育,我敢保證,這樣的“聊天”一定是讓孩子反感的。
2、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先接納,后成長
給予孩子的要求,是他總是無法達到的,時間一久,他就會放棄:“反正我怎么做,媽媽都不滿意。”
這種對自我的放棄,實際上是對父母和自己的一種絕望和反抗。
很多孩子對父母的批評已經無動于衷,對于學習也是不管不顧,背后的原因就是對自己絕望,用自暴自棄來對抗。
父母用看待超人的方法來要求孩子,你也累孩子也累。不如接納孩子的平凡,彼此放下心里的那份過度要求,反而有讓孩子成長的機會。
你不需要表現得像個優秀的父母一樣,你是平常人,有喜怒哀樂。孩子不需要像天才那樣,一目十行,智商超群。
這樣,父母和孩子都能松口氣,咱們啊,做人別太累了不是?
3、夸孩子,兌現承諾很重要
對,誰不會夸孩子呢?好,你現在回想一下,最近幾天都夸了孩子嗎?怎么夸的?有沒有用過10句以上不同的夸法?
如果沒有,我們還是虛心的學習如何夸孩子吧。
要難也不難,最重要一點:走心!發自真心的夸獎孩子。
夸孩子也要學著變著花樣的來,真不懂的家長,也可以給我私信,發一份100句如何夸之類的給你。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一定要走心。
認真的夸,你的態度最重要,孩子如果收到夸獎,眼神亮晶晶的,那就是對了,就是這種感覺。
同時,兌現承諾太重要了,我跟很多很多的家長交流過,他們常常納悶于為什么給孩子的獎勵,剛開始時總是非常有效,結果沒兩天就無效了。結果仔細一交流,才發現問題還是出在父母身上,因為孩子有了獎勵,表現好。父母卻不愿意及時兌現承諾,或者臨時提高要求。這樣的事情一出來,孩子就發現,原來父母的獎勵都是空中樓閣,不兌現的,自然就不相信父母的承諾了。
所以,如果跟孩子有了承諾,一定要兌現,如果做不到,跟孩子協商而非強辯。在孩子面前,父母也是要講求信譽的,不是嗎?
4、每天抱抱孩子,找機會說些“肉麻”的話
對,孩子對與父母的身體接觸是非常喜歡的,為什么孩子總喜歡和父母膩在一起,粘在一起,非要抱要親,實際上是通這過樣的方式,證明父母愛自己。而我們要懂得孩子的小小心意,別說孩子這么大還要抱,這完全誤會了孩子。人家要你給的愛,你給人家的是批評和指責,孩子肯定會不開心會鬧騰的。
所以,聰明的父母,每天至少給孩子一兩個大大的擁抱,再加上一些像媽媽愛你,我愛你這類的話。就可以哄得孩子開心一整天,這樣的投入產出,實在是太超值的了。
寫在最后
以上,你要真的這么做,你會很快發現,懂事的、聰明的、快樂的孩子,就會突然出現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孩子開竅啦!
當然了,以上4點,道理挺簡單的,難點在于堅持做。
陪陪孩子,夸夸他,再給個大大擁抱,每天三樣做一做,其它的,交給時間,讓時間來發酵、醞釀,最終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突然開竅”,這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最難的,是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很多父母不會主動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出發點是:我是為了你好!現在對你嚴以后你就知道好了。
等到孩子自暴自棄,逆反對抗,親子關系降到冰點,父母無奈又無力的宣布教育失敗,此時什么期望或許都沒有了。也許我們會回到原點:只要孩子平安健康,讀完書上個班,再會看看父母,我們也就知足了。
到那時,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