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做事磨磨蹭蹭怎么辦
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動手能力,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承擔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中華傳統家庭教育直播課里,會系統的講解如何培養孩子的勤與儉,讓孩子能夠按社會準則來去生活,將來出社會工作40年當中,才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作為家長,很多人為孩子學習、做事不認真、拖拖拉拉而著急上火過;更有不少家長因為孩子面對自己苦口婆心的教育充耳不聞,依舊我行我素地磨蹭而不斷默念“親生的”,強行壓下想打孩子一頓的沖動。心理專家建議,孩子做事不專注,家長們一定要提早關注,進行專業的診斷,并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糾正,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干預或只抱有佛系心態。
寫幾行練習 孩子磨蹭仨小時
小嘉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本是功課最輕松的時候,但小嘉一家每晚都要上演一場雞飛狗跳的“大戰”。小嘉媽媽說,我們家每天都因為孩子寫作業磨蹭的事喊一頓。說是作業,其實就是課堂練習,很多孩子在學校就能完成,可是小嘉在學校就是不寫。放學后回到家,時間很早,但是這孩子玩玩這、玩玩那,爺爺奶奶管不了,她一直耗到吃飯的點,也沒有完成老師留的幾行練習題。直到我下班回家,她才在我的呵斥下去寫作業。在我看來半個小時就能寫完的練習,她要從晚上八點寫到十一點,中間不是去上廁所,就是要喝水,要不就是嚷嚷吃東西。就這么磨蹭到深夜才睡覺,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可想而知。這么惡性循環了幾個月,我們商量著帶孩子去做個相關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