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溢出屏幕的委屈
為什么媽媽總是要打我?我不過是把蛋糕全吃了,沒給哥哥留一點,媽媽再買一點不就好了嗎?
為什么爸爸今天那么嚴肅?為什么手里拿著一根那么大的皮帶?是要打我嗎?我不過是去他口袋里拿了一張紙去買了一包咪咪,他那么多張,又花不完……
好痛??!他們到底是不是我的父母?為什么聽著我痛苦的叫喊,依舊不肯停下那討厭的藤條?雖然不知道為什么做的事是錯的,但我已經承認錯誤啦!為什么還要多打那么多下?嗚嗚……
這些想法奇特又委屈滿滿的聲音,聽著讓人好氣又心疼。他們只是一個孩子啊,但是又必須帶TA好好認識這個世界的規則。
隨著新教育觀的普及,很多家庭已經很少打小孩了。但在90后那一代人的記憶力,挨打,仍舊是一種普遍而深刻的記憶。
從記不起的年歲開始,我們在父母的庇佑下一點點長大。初來乍到,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與這個陌生的世界小心翼翼地互動。我們受到寬待、寵愛,我們漸漸心里放下長長的防線,在父母護佑下的世界里肆意玩耍;我們不懂規則,無需理會什么對錯,只要讓自己開心,我們都做!
可是突然有一天,父母好似變了一個人,不僅不再各種寵溺,反而各種限制:想吃一塊糖果要先吃一碗飯、兩個玩具,要分一個給弟弟、有時做一些“事”,還要受到他們的挨打,接受一大堆不懂的“大道理”……
是他們不愛我們了,還是我們變了?
父母說——孩子,我們為什么開始打你了?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這種體驗將使你一生不會再去撫摸這種橙紅色的跳躍的物體。
假如你第一次與虛偽、殘忍、狡詐這些不良品質接觸,就感到切膚的疼痛,你便會從此與它隔絕,至少,是心有余悸。
孩子,我希望,這樣的教導,可以給你一個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讓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對的!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當你年幼如鵝卵,我只想用盡一生來守護你;
當你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你各種搗蛋,拆毀玩具、砸壞鍋碗,家里每一天都像災難現場,我也忍住各種暴脾氣,不打你,任你在這個“神奇”的世界肆意探索;
當你漸漸懂事,初具智慧,卻混沌天真、我行我素,仍像一只小獸,放肆地沖撞于天地間。我便要開始教你遵循人類社會公認的法則。我使用你從未體驗過的方式,把你一點點從野蠻的小世界拽回真實的人世間。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因為,不是所有的過錯,都可以用勸說、獎賞來引導;
因為,不是所有的小孩都受溫柔教育的感化;
因為,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一顆特別強大的心臟。
一些錯誤,真的就需要一次真正切切的疼痛體驗,才會永遠地記住!因為懲罰不可替代也無法轉讓,它如同饑懂中的食物,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會成為你生命體驗中的一部分。
孩子,真正的成長都是伴隨著疼痛的,我只愿這最初始的“疼痛模擬”,成為你往后奮力成長的開始。
小編說
在“打”與“不打”這個萬難的選擇題面前,其實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
有的小孩,天性溫和,易于管教,父母簡單的指點與帶動,就能幫他們改正陋習,一步步培養出優秀的品質;有的小孩,天性頑固,只有吃到苦頭,才愿意改改那讓別人特別不舒服的行事方法。
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教育方法是不斷變化的,只要家長把握得當,好孩子,也可以“打”出來。
只是家長們千萬記住,身體的懲罰一定要有分寸!
孩子不是刑犯,點到即可?!按颉盩A,只是“說”不了他,只是真的需要通過這種人類最原始的訓練方式,來幫他矯正——那些非改不可的陋習。
不要,讓你的孩子閉上眼,記憶中那些挨打的記憶便撲面而來,然后把TA帶進無邊的委屈。小時候感受的委屈,真的不是父母一次滿懷深情的坦誠就可以治愈。有些傷,傷了,就真的傷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