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爆發的疫情給了我們很多措手不及,疫情下孩子停課“居家學習”成為一種常態。
這原本是讓我們和孩子有了很多相處的時間,互相陪伴的溫馨時光,但父母和孩子各自都會承受著來自工作和學業的壓力,加上各種的家庭瑣事,總會產生一些煩躁的情緒,甚至還會發生一些爭執。
剛在網上看到一個媽媽陪孩子上三天網課后崩潰哭訴的視頻,老師講的內容,孩子根本聽不懂,老師布置的作業,孩子根本不會做,一步也跟不上,甚至連講的內容在那一頁都不知道 。但孩子絲毫不著急,而且小動作不斷,扣橡皮、扣鉛筆、扣本子。她突然一下就崩潰了她為了保護孩子視力專門買了電腦上網課,而孩子卻根本聽不懂課程內容。顯然孩子更理解不了媽媽內心的焦急。突然她覺得一切的努力都不值,說到動情處潸然淚下。
其實這不是個案,通過網友評論也能得知各種類似的情況。
因為我們的孩子還太小沒有判斷學習重要性的能力,也沒有自我約束的自控能力,如果我們認為孩子不行就不去管他、糾正他、給他補充一些他不知道的知識,他長大后會問媽媽為何當初你不嚴厲管我?為何你沒有像某某一樣給我補習呢……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我們有時甚至不了解孩子成長規律,孩子的專注力也是是有時間限制的:
一般2至3歲的孩子專注力時間為10至12分鐘。
5到6歲的孩子專注力時間為12至15分鐘
7到10歲的孩子專注力時間為20分鐘。
10到12歲的孩子專注力時間為25分鐘
一般小學階段的孩子讓他保證45分鐘的專注是很難的
但是我們可以日常做一些專注力訓練來提升這個能力。
比如數獨游戲,快速的正詞反說。速記數字,數字迷藏等簡單又有興趣的小游戲(想了解的友友與我留言溝通),鍛煉專注力和反應能力,多買一些他喜歡的課外書,適當的漫畫,兒童雜質,閱讀是提升理解力的最好方式。好多低年級孩子不會做題都是讀不懂題意啊!有輸入才有輸出這話絕對沒毛病!
我們可以把網課當做個雙面鏡。孩子的學習狀態也是日常課堂上最真實的反映。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是從小養成的。需要我們做的就是我們要反思然后修正錯誤,為時不晚。
要想讓一棵樹成才,要么就是十年前把它種下,要么就是現在趕緊種下。種下還得不斷修剪他不斷支生長的歪枝亂葉,它才能向上生長成才。做父母不容易……
調整心態,網課之余適當一起做做游戲,一起運動,一起背一首古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孩子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教他們一首古詩或英語每日一句話,可以玩各種棋類比賽游戲,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疫情停課時天我的孩子對烹飪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我一起做湯,一起做蛋糕,甜點,當然注意安全 。增加親子關系提升親子感情,也鍛煉他在勞動家務中的自理能力,思考能力,還可以把家務勞動寫成作文,還鍛煉寫作能力……
勞逸結合,這些都可以增加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緩解家長們的焦慮情緒。父母、孩子、老人三者和諧相處,讓溫馨的家庭時光成為美好的回憶,讓居家學習變得充實而快樂。
這都是我陪伴孩子總結的經驗,拿出來和大家探討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