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我女兒小學六年一直很乖,很聽話,一上初一就像換了一個人,讓我們無法接受:叛逆、固執(zhí)、我行我素、喜歡打扮、上QQ加陌生社會青年聊天。不聽父母的話,問多幾句,說我思想落后,說不用我管。我脾氣不好,就經(jīng)常批評她、罵她,有時還打她。她無心學習,經(jīng)常和成績不好的小學同學出去玩,但在學校,老師反映表現(xiàn)還不錯,成績中等。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樣教導她?
能理解你作為家長,源自心底的無奈、焦慮、煩躁。你無奈的或是,她否定了你的拳拳母愛,還讓你手足無措,心里很是慌張。你焦慮的或是,擔心她自毀前程,越想越緊張。你煩躁的或是,自己的脾氣愈發(fā)失控,罵她、打她也不奏效。
其實,從專業(yè)的第三方來說,你或許屏蔽了事實的積極因素、渲染了情緒的消極影響,你忽略了人成長過程的心理特點。
從孩子落地到長大成人,要經(jīng)歷0歲-3歲的嬰兒期,3歲-6歲的幼兒期,7歲-12歲的童年期,11、12歲-15、16歲的青春期,17、18歲-35歲的青年期。你女兒目前正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心理特點是矛盾性:
第一,“成人身”和“少年心”沖突。當小屁孩成了窈窕少女,不客氣、不謙虛,認為自己的思想與行為達到成人水平,應該被爸媽、被環(huán)境公平對待。但“打臉”的是,其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社會經(jīng)驗等尚處于過渡、半成熟狀態(tài)。
第二,“心理斷奶”和物質依賴對立。一方面想在心理層面掙脫父母的羈絆,想擁有自主權,所以才會“我行我素”說你“思想落后”;另一方面畢竟未成年、未成熟,又希望獲得父母的精神支持及經(jīng)濟支持。
第三,“心理閉關”和情感開放糾結。有時會對成人不滿、不信任而選擇心理閉鎖,有時又因心理堆積許多苦惱與孤寂,迫切需要有人分享、分擔,從而選擇同齡人。也就是說,青春期階段更重視同伴關系,交友標準是志趣相同、煩惱相似、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而非把成績、“人品”放在首位。
第四,成就感和挫折感交替。青春期孩子特別渴望認同與成就感,一有機會就會表現(xiàn)出成人般的果敢與能干,因此常被家長認為“叛逆、固執(zhí)”。但一遇挫折,也容易走極端、自暴自棄,從高峰跌到低谷,這也是青春期階段易患雙向情感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家長明白了上述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后,也許會恍然大悟:原來在給中學生的女兒穿小學生的“衣服”,怪不得女兒不愛“穿”,因為不合身、不合心啊。
與此同時,你可能會順理成章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說,最好的教育是與孩子共同成長,那么你捫心自問,十幾年來你學習過哪些育兒知識?十幾年來你是如何言傳身教的?
你說女兒“一上初一就像換了一個人”,那么,此前你有沒有先以誠懇、耐心的態(tài)度,去探究她內心真實的渴望,還是只把她當作一個“一直很乖,很聽話”、無需怎么用心陪伴的“孩子”?
你說女兒“叛逆、固執(zhí)”,那么,你有沒有先以平等、尊重的心態(tài)對待她?而不是一味“連騙帶哄”,甚至居高臨下口氣強硬,“我是你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你必須聽我的”?
你說女兒“不聽父母的話”,那么,起初女兒找你商量、求助時,你有沒有專注聆聽她的話、她的煩惱,了解、理解、支持或誠懇處理她的訴求?即使現(xiàn)在,你認真聽過、回應過女兒的哪些話呢?
你說自己“脾氣不好,經(jīng)常批評她、罵她,有時還打她”,那么,請問你教育孩子的目的與方法是什么?是想當然的隨意教育,還是學習后的用心教育?當你的教育方法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時,你又做了哪些調整?
以上說了這么多,我的本意不是要責怪你,只是讓你深刻意識到:
一是,在孩子面前,家長就像是人生中無處不在的一面鏡子,不平整的鏡子照不出漂亮的影像。
二是,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先去努力盡可能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孩子才有可能成為那個什么樣的人。
因此,我的建議有三條:
首先,關系先于教育。已故著名心理專家李子勛老師說過,好的教育會體現(xiàn)在好的關系中,好的家庭不用刻意地教育,孩子在好的關系中就知道該怎么做。關系不是依賴,而是平等,孩子與爸媽像朋友,孩子有話可說,家里沒有禁忌與隔閡,大家相處輕松。當然,好的關系,需要父母各自好、父母相處好、與孩子相處好,才能帶動家庭關系好。
其次,鼓勵好過批評。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當父母少一些批評、指責,多一些鼓勵、肯定,多發(fā)掘女兒的優(yōu)點,多理解與支持,多以誠相待循循善誘,才會慢慢消除抱怨、敵對的氣氛。破冰需要一個過程,譬如寒假一起外出旅游等。
最后,放手并非放縱。父母或會擔心,放手了孩子會不會放縱自我?其實,放棄才會放縱,放手并非一定成為放縱。不放手,風險就在當下;放手,大有改進機會。有智慧地放手,是一種策略,當一個家長對自己的情緒管理、人際關系、工作成就等并不滿意時,還能教育出一個各方面都滿意的孩子嗎?與其互相傷害,還不如放手相信女兒,因為“老師反映表現(xiàn)還不錯,成績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