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表妹生氣地說:“我發現大寶最近開始撒謊了。”
原來,前幾天,大寶打碎了她新買的臺燈,可能害怕被懲罰,大寶告訴她是貓咪打碎的。
一來她氣大寶打碎了自己新買的臺燈,二來她覺得大寶居然撒謊,就更生氣了。最后在生氣的情況下,她把大寶揍了一頓,大寶哭著承認是自己打碎的。
雖然事情過去了,但她發現大寶說謊的情況沒有得到改善,昨天喝了飲料,她問的時候大寶連忙說:“沒喝”。
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她即生氣又著急,不知道該如何引導。不管吧害怕孩子變壞,管吧方法不當孩子還會再犯,這讓她很苦惱。
我想很多父母都或多或少地遇到過孩子撒謊的這種情況。那么,孩子為什么撒謊呢?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過一句話:“孩子之所以撒謊,是因為Ta需要撒謊。”
通常,孩子們選擇撒謊,是因為感覺自己陷入了困境,害怕被懲罰或遭到拒絕,感覺受到了威脅,或者只是認為撒謊會讓事情變得更容易。
前兩天檢查姐姐作業的時候,發現有兩道題她直接抄了答案,但是,解題思路并沒有真正弄明白。
爸爸明知故問地問她:“這題你是怎么做的?”姐姐遲遲答不上來,兩人僵持了好久,爸爸開始來了情緒。
似乎我們每個做家長的對孩子“不誠實”、“撒謊”等行為都會特別在意。
爸爸提高音量,再次問道:“答案哪里來的?”姐姐開始哭。
坐在旁邊的我,那一刻明顯感覺到姐姐的緊張、害怕和不知所措。那一刻我滿腦子只有一句話在徘徊——孩子之所以撒謊,是因為她需要撒謊。
我把爸爸支出去,拉著她的手,看著她。我問她:“你是不是很擔心,很害怕?怕我們批評你?”她點頭。
“其實,媽媽小時候也抄過答案……”見我這么說,她有些吃驚,身體也慢慢松弛了一些。
緩了一會兒,我問她:“有幾題不會?”她說兩題,并且只搜了這兩題答案。
我對她說:“媽媽看到你在學著解決問題,遇到不會的題目會自己找解決辦法。同時,我們也要把這題真正弄懂。”她點頭。
“如果下次又遇到不會的題目,你會怎么做?”她說,“自己先想,想不出來就空著,等你們回來再問。”
“媽媽很想對你說,一個敢于暴露自己缺點的人,是一個勇敢的人。而且,知道自己哪里不懂,也讓我們有了努力的方向。”
“媽媽愛你,不管你做了什么,或者沒做什么,媽媽都一樣愛你。”
我們都知道,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可是,當錯誤真正來臨的時候,家長能夠做到保持平靜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孩子成長的路上,錯誤不可避免,但如何對待錯誤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
孩子之所以說謊是因為他需要說謊,當說真話意味被批評被指責,誰還愿意說真話呢?
那么,孩子撒謊時,父母該如何引導呢?我給大家分享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別再問會招致孩子撒謊的圈套式問題。
如:不要問“是不是你打碎臺燈的”,而要說:“ 我注意到臺燈碎了,你愿意和我一起把它打掃干凈嗎?”
要專注于解決辦法,而不是責備。比方說:“我們怎樣才能確保臺燈不會被摔碎?一起來想想有些什么辦法?”
第二,當發現孩子明顯在說謊時,我們自己首先要誠實。
不妨說:“ 在我看來,這好像不是事實。當我們感覺到害怕或受到威脅時,大多數人都不會說實話。我想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可能讓你覺得說真話不安全?待會兒如果你愿意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情,可以隨時來找我。” (給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
第三,另一個可行的做法,是忽略孩子的謊話,并通過啟發式問題幫助孩子探究原因和后果。
當孩子說不是她弄的時候,不妨問:“那你幫媽媽想想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觀察我們自己或身邊的任何一個成年人,幾乎沒有一個小時候從沒撒過謊的。
所以撒謊的孩子并不是有缺陷或不道德的。我們成年人的懲罰或質問往往恰恰強化了孩子撒謊的行為。
第四,我們可以用以下方法預防問題的發生:
1、要幫助孩子相信錯誤是學習的機會,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犯錯而相信自己壞并需要掩蓋自己的錯誤了。
2、要讓孩子們知道,父母是無條件地愛他們的。很多孩子因為害怕說實話會讓父母失望而撒謊。
3、要表達感激:“謝謝你對我說實話。我知道這很不容易。我欽佩你這種愿意面對后果的方式,而且我知道你能處理這個問題并從中學習。”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