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感覺跟孩子越來越沒有共同話題了?
難道自己和孩子已經產生了“代溝”了嗎?
很多時候自己是很想能跟孩子好好交流的,可是卻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是自己交流的方式錯了?還是自己確實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相信上面的這些疑問,或多或少在父母的教育過程中都曾經出現過。換句話說,其實上面這些問句,也反映出一個很讓父母頭疼的問題,那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在“作祟”,才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遠?找到源頭,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影響親子交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雙方的交流的關注點不同,雙方都過分的看重于自己的想法。
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很多時候父母們難以和孩子們進行溝通的原因,就是由于父母和孩子對于同一件事情的關注點不同,而很多時候,會讓這次的交流難以繼續下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雙方都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才導致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變成對自己觀點的捍衛,導致于這場交流完全進行不下去。
而有的時候父母們在和孩子“爭辯”的過程中,會忽略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的心思還不成熟,他們可能會固執的堅持自己當前“錯誤”的想法。父母們想要幫助孩子們改正他們錯誤的想法的心,并沒有錯。但是這不代表父母們就要用一種強硬的態度去告訴孩子們,他們做的是錯的。其實用循循善誘的方式,來讓孩子慢慢懂得自己本來的想法過分天真或者是不夠正確,這樣子的做法不僅不會傷害到孩子的心理,同時也會讓孩子更加能夠接受父母對于自己觀點上的糾正,這也可以減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就可以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更加容易。
第二,沒有質量的交流過多,導致孩子對跟父母交流的這件事情興趣不大。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需要一些“閑聊”,就是這種對于他人的關心詢問的閑聊,這才構成了人和人之間的來往,畢竟有來才有往嘛,而且那就是一種最好詮釋這種來往的交流。很多時候閑聊可以帶來一個話題的誕生,進而開始開展一段有質量的交流。“閑聊”的這種方式,其實就可以給自己和他人之間的交流創造一個好的開頭,非常有助于接下來兩個人之間交流的開展
有的時候人和人之間交流的起點可能很簡單,可能就只是某個人說一些對天氣之類的“小事”的看法,這才讓交流得以開始。而在親子交流里面,很多父母也會習慣性的以閑聊開頭,這種方法可以很好為自己之后跟孩子之間的交流,創造個好的開始,但是與此同時,父母在使用這種交流方法的時候,經常會有一個錯誤的做法,那就是老是會問一些“有的沒的”,讓人不感興趣的事情。
就比如說,你吃飯了嗎?你的作業做的怎么樣了?今天上學的題目,你聽懂了嗎?
這些問題看起來好像沒有什么問題,但是設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每天的生活中,都聽到父母提的這種類型的問題,同時都要想辦法回答這種來自于父母關心而產生的問題。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有多大?所以其實有的時候孩子會不愿意跟父母,交流的原因可能是交流的質量過低,換句話說,上面的這種錯誤的交流方式會讓孩子對與父母交流這件事情毫無興趣,同時也會讓孩子在面臨要跟交流這種情況的時候會備受壓力,這也會影響孩子們對于交流的積極性,
第三,在父母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藏著許多“言語暴力”。
可能有的父母在看到言語暴力的時候會覺得很驚訝,并且會認為自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其實最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往往就是這些父母們不關注的“暴力”,他們就像一個個隱形的炸彈,破壞了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的通道。
有可能言語暴力在父母們和孩子之間的交流過程中時常有出現,但是父母們卻忽略了,這才阻礙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那么到底什么是言語暴力呢?這個名詞其實解釋起來很簡單,就是一種來自言語上的“暴力”,同時也是一種會對聆聽者造成傷害的溝通方式。經常以反問的形式出現,以比較打擊為“輔”。
你怎么這點事情都干不好,你長大以后還能做什么呢?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就是那么的好,為什么你老是做不到呢?你是腦子笨還是哪里有問題?
這種通過對孩子的比較,進而產生貶低的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很容易會讓孩子不相信自己,竟然讓孩子變得非常的不自信。
這種言語暴力對孩子的傷害非常的大,所以父母們在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些隱形殺手。很多時候可能就是因為父母們對于言語暴力的不看重,這才影響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質量。
相信對于孩子的教育,父母們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出現了問題。那么到底應該要如何去解決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問題呢?
其實要想一次性解決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問題,可以使用下面的兩種方式來進行。
第一,“言傳身教”。
這邊所說的“言傳身教”,并不像傳統的言傳身教那樣,這種方式主要是從對孩子思維的培養出發,父母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事的時候,分享自己對于這些事情的看法和做事步驟。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將知識點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加教育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孩子覺得父母十分有趣,可以開發兒童大腦,同時在和父母的這種互動之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會會拉近了,之前疏離的親子關系也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第二,減少日常生活中的言語暴力。
在溝通方面里,有一本非常出名的書,那就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里面介紹了很多關于溝通的技巧,同時也向讀者揭露了許多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們所忽略的那些可能影響交流質量的言語。
《非暴力溝通》:合理的認清自己的需求,同時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們交流的時候,父母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向孩子表達自己的心情。
我現在覺得有一點失落,因為最近你都不太愿意跟自己交流,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做錯了什么讓你不開心,你可以告訴我,你不愿意跟我交流的原因嗎?
這種方式可以減少那些由于被拒絕交流的不開心,也會減少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的低氣壓而產生言語暴力的情況出現,同時也可以很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需求。這種表達方式父母們也可以交給孩子們,這樣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父母和孩子之間交流的幸福感,不會因為雙方的情緒而,導致本該是解決問題的交流變成一個互相指責的“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