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溝通。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形式的語言,大聲的,小聲的,好的壞的,吵的鬧的,兇的,平靜的,我們的語言環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孩子如果在一個溫馨舒適充滿尊重的語言環境里面。那么孩子的情商各方面肯定是非常高的,如果孩子在一個充滿暴力的語言環境里面,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很多父母都會頭疼,跟孩子不知道要怎么溝通,怎么交流,說沒兩句就要動起手來了,等待孩子的。不是罵一頓就是兇一頓,或者,家長說了一大堆不著邊際的話,孩子早就不耐煩了,明明讓孩子好好學習,卻變成了壓迫孩子,明明讓孩子多吃點水果和肉,卻變成了卻變成了孩子眼里面的嘮叨,明明要孩子做這件事情,他非要跟你反著做,你說氣不氣,氣不氣。
家長沒轍了。孩子不聽。家長就采用另一種方式來強制性壓迫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學習,那么我就怎么樣怎么樣,家長使用的是負懲罰的方法,如果不好好吃飯,那以后都別吃了,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心里會舒服嗎?這樣這些家長頭疼的,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新的方法。這種方法恰恰是跟家長負懲罰是相反的。他提倡,尊重不評判,平等,沒有責備或者是命令式的語言。而是用尊重的態度關注孩子真正的需要,這是一位外國博士研究出來的,利用長頸鹿語言,能讓孩子真正的在健康的語言環境里長大,整孩子。體會到愛和尊重和諧并存!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什么是長頸鹿語言。
什么是”長勁鹿語言”?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新的溝通方式,Communication(簡寫NVC)一詞的中譯,又稱愛的語言、長頸鹿語言等,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種溝通方式在言語中沒有評判,批評,責備,和命令,而是用尊重的態度理解關注孩子們的需要,用這樣的語言和孩子溝通,孩子也學會了在真正傾聽他人的同時,能夠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我們把這種語言稱之為長頸鹿語言,用長頸鹿比喻是因為長頸鹿有一個大大的心臟和一個長長的,可以讓他看的很遠很廣的脖子,看得遠,我們要就能夠把事情的本質看清楚,然后再以慈悲的心態去面對和思考這件事情,加入長頸鹿語言里面的思維方式,將我們的溝通方式轉向為長頸鹿語言的溝通方式。
為什么要家長要學會”長頸鹿語言”?
家長在跟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往往言語中會帶有指責,命令式,責備等等的語言方式,
比如:
你不應該不吃香蕉,這是只指孩子的語言方式。
香蕉擁有多種維生素,吃了香蕉我們的身體才會更棒,它還會使人快樂,你是現在肚子很飽了,所以才不想吃,對嗎?
這句表達了家長對孩子的感受。最佳的溝通方式就是,既表達了感受。又表達了這種感受的原因是什么?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所以孩子就會積極回應。
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只有運用長頸鹿語言,才能真正的關注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如今,關于冷暴力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父親在孩子中考前打死孩子,醫鬧,大學生活里的宿舍負面新聞,各種各樣的都有,其實這些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很好的進行有效溝通,當一個人的需求持續沒有被滿足,那么他積累的運氣就會越來越多,多到有一天忍不住了就會一次性爆發出來,如果我們使用長頸鹿語言,更好地去滿足和,尊重對方的需求,那么這些都不是事兒。
- 運用長勁鹿語言,能夠去除冷暴力
長頸鹿語言跟冷暴力是完全相反的,他提倡,在進行語言溝通的時候,沒有評判,批評,責備,和命令,去除掉這些東西,那么我們剩下的就是跟孩子好好說話了,真正理解真正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考試不好,不要責備他。
要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想想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考不好,讓孩子自己再思考一下,但是孩子沒事,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考不好不一定就是上課沒認真聽,或者是學習不好,有可能是孩子的發揮失常,跟孩子說,寶貝,下次我們還有機會,把考不好的試題用紅色的筆標記出來,然后進行復習,跟孩子說下次一定會考好的。千萬不要出現,又考成這樣子,我真的對你很失望,這些責備的語氣。
- 運用長頸鹿語言,讓孩子變得更加有”愛”
用長頸鹿語言能讓孩子在面對所有人的時候也能擁有這樣的心態,使用這樣的語言溝通。還可以幫助家長把評判批評責備和命令似的思維方式轉化為用充滿尊重和友愛的心態去看待和思考一切,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愛是多么的神奇,也學會尊重。和愛別人,現在很多孩子都是比較自私的,孩子不允許別人碰他的一點一滴東西,孩子對別人也是自私的,這些都源于家長的教育方式。
- 運用長頸鹿語言,能真正尊重孩子的需求
真正的尊重孩子的需求,只有真正理解并滿足孩子的需求。當孩子的需求被滿足了,孩子孩子才會也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孩子才會覺得父母是真正愛他們的,而不是活在父母的指導下。,家長讓孩子干嘛?家長不讓孩子干嘛,孩子都要聽家長沒有自己的意愿和思想。
家長要如何運用”長勁鹿語言”和孩子對話?
家長如何運用長頸鹿語言和孩子更好地進行有效溝通和對話呢?請遵循以下四點:
- 講出事實
讓孩子說出一件事情的事實,這是原因,孩子為什么不想吃香蕉的原因,用平靜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說話,讓孩子說出事實父母。不要責備,一旦父母只背了孩子,下次就不會再說事實出來,因為怕父母去責備他們,只有當孩子說出事實,父母才會更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 讓孩子說出當時的感受
請孩子說一說當時的感受是什么?考試考的不好,你覺得你的感受是什么樣子的?心情怎么樣?媽媽理解你媽媽能夠知道你的一些感受,考不好心情也不太好,對嗎?讓孩子說出當時孩子自己的感受,并幫孩子一起找到原因,讓孩子說出孩子的感受和意愿,尊重和關心孩子真正的需要。
- 聽一聽孩子真正的需求
聽一聽孩子的需求吧。小孩子的需求其實往往沒有我們大人想的那么復雜,有時候給他們一顆小小的糖,他們都能高興半天,在孩子的世界里,都有很多天真的想法,他就是想去看一看,摸一摸。家長盡量不要強制性要求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去壓它,也不要用命令式的語言對孩子說話。
- 提出”可執行的”請求
家長要對孩子提出可執行的請求,在有效的溝通里面,滿足孩子的需求是首要的,跟可以跟孩子說:
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媽媽現在正在打電話,需要安靜,現在能先請您安靜一會兒嗎?
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出去逛街?
而不可執行的請求就是:
你看看你這個樣子,連我都嫌棄。
你就不能為別人考慮一下嗎?那么吵。
吃飯前不會去洗手啊,連這個都要我提醒嗎?
這兩種對比是非常明顯的。家長只有使用長頸鹿語言才能真正達到效果。
想要孩子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想要孩子。被尊重。被理解。被包容。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中長大家長就要使用長頸鹿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