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表達能力差、不能和別人正常溝通(孩子表達能力差的原因)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社會發展越來越迅速,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意味著人們不僅可以通過彼此之間的溝通來發聲,同樣可以通過網絡來發表自身的觀點。
人們可以發聲的機會多了,人們也更加注重表達。可是有些人表達能力弱,其實和很多原因有關。
9歲的孩子表達不清晰,媽媽以為是病
點點今年已經9歲了,看著是活潑可愛的一個小女孩,語言的表達能力卻特別差。九歲的小女孩已經上小學了,但是說話完全是“驢唇不對馬嘴”。
媽媽每次問點點一些事情,點點總是說了十分鐘,可能媽媽才能明白點點到底講的是什么意思,前言不搭后語,媽媽為此也很著急。
有一次點點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哭著回家,媽媽不知道怎么回事。點點說了半天媽媽也沒弄明白,最后還是打電話給班主任才清楚了其中的情況。點點的媽媽因此開始為點點著急,害怕點點的語言能力有問題,是智力發展遲緩,還特地帶點點去醫院檢查。
可是在醫院通過各項指標檢查之后,醫生看了看單子,說孩子的智力發展不存在任何的問題,應該是大腦思維并不清晰,導致的語言表達的能力比較弱,所以說話毫無邏輯,這個需要家長的多多引導、陪伴和傾聽,孩子漸漸長大之后就會有所緩解。
孩子的表達能力弱有什么表現?
孩子的表達能力比較弱,大概有以下四種表現方式,父母可以看看孩子是否存在這些表現,再去針對性地“對癥下藥”。
1、說話無邏輯
每個孩子從出生之后,就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學會獨自說話,當孩子真正能自己說話的時候,才算是真的長大,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有的孩子雖然可以說話,但是所說的話卻前后毫無邏輯性,因為和所以完全不搭邊。這種孩子看似“會講話”,其實表達能力完全不合格。像這種說話毫無邏輯的人并沒有年齡的限制,有些成年人也會有這種表現。
2、重復、啰嗦,說不到重點
說話不停地重復、啰嗦,說不到重點,說了半天別人也不知道在說什么。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很煩、很啰嗦,各種詞語重疊,不停地重復同一句話。
小孩子學語言期間會有這種表現,當然同樣也會存在語言能力弱的人,出現這種情況,普遍都是超過了說話年齡,表達能力依舊不清晰,即是不會說話的表現。
3、想表達卻說不出
還有一種表現就是,說話者知道自己想表達什么意思,但是講述了半天,就是說不出事件的重點,典型的心里有數,嘴上說不出。不像表達能力好的孩子,心里知道怎么說,語言表達很簡短就可以說到點子上。
4、表達無法給出回應
他人在發表完自己的感想之后,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回答,用何種語言和他人去溝通,從而出現尷尬的場面,這同樣也是表達能力弱的表現。
這種情況普遍都發生在成年人的身上,相反有些溝通表達能力強的人,無論他人表達什么,都能夠輕松地應對。
什么影響著孩子的表達能力?
孩子的表達能力在剛開始學習說話的時候,會出現語無倫次的情況,因為那個階段的孩子正在學習說話,各項技能發展并不健全,出現這個情況很正常。
但是孩子越長越大,還存在這樣的問題,那就是真正的表達能力弱。
1、思維結構不健全
孩子表達能力不行,說話語無倫次,首要原因可能是孩子自身的思維結構發展并不健全,大腦對于話語如何表述還并沒有一個整體的思路。
總體而言就是思維不夠清晰,大腦不夠清楚,所以在表達的時候,總是天馬行空沒主題,講不到重點。
2、聆聽者的態度
社會上有一種工作叫銷售,就是當面向他人推銷自身的產品。剛開始做這行的人,臉皮薄,非常有可能因為他人的三言兩語,直接語塞,還有些聆聽者一句不聽,直接表示拒絕,推銷者自信心受挫,面臨這種情況再次推銷產品時就會開始緊張,從而非常有可能出現語無倫次的情況。
生活中也是一樣,當聆聽者的態度較差,說話者又非常想表明自己的觀點,這時候大腦又要考慮他人的變化,又要準確地說出自身的想法,思維就會開始出現偏差,最終導致表達出來的話語不如人意。
3、語言能力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身的一個獨特的能力,能力有強有弱。語言同樣也是如此,有些孩子的語言能力在不受外界的因素的干擾下,就是差,這說明是天生的語言能力差。
4、孩子的心理狀態
心理狀態在過于緊張的情況之下,說話同樣也會語無倫次,比如撒謊。
孩子一撒謊騙父母,內心害怕自己的謊言被戳穿,尤其表達能力在弱點的孩子,就會前言不搭后語,其實成年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有問題。這是因為心理過于緊張害怕,導致神經緊繃,思維錯亂。
如何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
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需要從日常生活入手,找到孩子表達能力弱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
1、建立思維的結構化
何為思維的機構化?顧名思義,就是思維的正確運行程序,讓孩子在大腦中確立這樣一個語言的程序,在說話的時候就會有條例,不會天馬行空,說不到重點。
當然,父母也可以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來鍛煉孩子,比如說讓孩子多整理衣服,自己的房間,做事變得有條理,形成按部就班的一種思維程序,大腦就會漸漸建立一種結構化的程序,說話的思維也會清晰很多。
2、多讀書
孩子說話說的很多,就是講不到重點,在他人說話時,經常出現語塞的情況,可以通過多讀書來改變。
首先讀書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只有腦中有知識,在交談的過程中才不會膽怯,從內到外都會有一種自信,在自信的狀態下,心理的緊張程度自然會降低,大腦在這樣一個狀態下,也會清晰很多。
3、學會找到聽者的興趣
說話者總是得不到他人的回應,內心必然是焦躁不安的。要想彼此建立好溝通的橋梁,首先需要確定他人的興趣點,當然這點離不開父母的細心指導。
孩子在小時候是不會明白如何和他人進行興趣表達的,家長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孩子了解這點,比如通過換位思考,和孩子聊一個孩子不感興趣的話題,看看孩子的態度,再聊一個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兩者的心態進行對比。讓孩子自我去感受,這樣對于孩子而言也更能理解。
4、孩子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只有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才是和他人良好溝通的前提。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要樹立好自身的榜樣作用,在這種榜樣的環境影響之下,孩子也會漸漸的成長。
ゅ錦鯉媽咪想說: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保證孩子各項人格的正常發展,不要因為孩子說話語無倫次就責怪孩子,嘲笑孩子,越批評孩子就越氣餒,心理也會不健康。家長一定要用包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耐心地引導,讓孩子一步步地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語言。
孩子表達能力弱,難以溝通,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不要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其次用愛去包容。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對癥下藥,相信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