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的孩子四歲,她說自己每天都被氣得要炸掉,讓她吃個飯吃個半天,還吃不干凈,看手機可以看上一個小時都不累,去別人家看到東西就想買,一點禮貌都沒有。天氣有點冷說要穿褲子她偏偏說自己想穿裙子。感覺自己每天都被孩子氣得要炸掉。
網上有句形容孩子們的話:可怕的2歲,恐怖的3歲,忍無可忍的4歲,不少孩子家長越大越難教。
二歲到四歲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有自主意識,開始想要刷存在感,三歲開始孩子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因此在這一時期要特別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好方法可以引導孩子更好地成長。
家長溝通下要注意以下4點:
1.家長不要否定孩子的努力,要注意自己的言語。
過分的語言會形成語言暴力,從而傷害孩子,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家長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一生氣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就會不自覺地數落孩子,比如“你怎么這么笨啊”,結果在孩子有效的認知里接受了心理暗示,他就認為自己是笨孩子,這樣孩子會越來越沒有自信,越來越笨,繼而什么走向兩個極端,要么越來越調皮搗蛋,要么越來越沉默寡言。
家長更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數落孩子,拿孩子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較,久而久之,小孩子會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他會非常壓抑,也有可能會抑郁。
2.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家長一定要切記,不論何種原因,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夫妻之間如此,有些婆媳關系緊張的家庭更要注意這一點。如果孩子每天為家長的爭吵擔憂,就會產生情緒的變化,不利于心智的成長。
家庭大人如果經常爭吵,孩子就會學會這種溝通方式,他們會覺得吼叫和爭論才是正確的溝通方式。就好像,有些家庭在孩子小時候會逗孩子說:去打你爸爸一下。然后在孩子的認知中,打爸爸會變成是一種游戲,溝通方式既定以后,很難再糾正過來。
3.家長一定要控制孩子的體重。
現在生活條件變好,小胖子越來越多,實踐中的經驗是,越胖的孩子越容易變笨,會眼紅影響他和別人的溝通。首先身體胖后身體發生的變化容易讓孩子不善于思考,其次是小胖子容易被他人嘲笑,會沒有自信,以至于不合群,容易有較大心理負擔。
很多家長把獎勵孩子好吃的也當做是一種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但是這種方式會讓孩子不明白溝通的真正意義,還是不要用的好。
4.父母不要包辦所有事。
溝通很重要,溝通之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更重要。如果孩子本該自己做的事情都由家長包辦,孩子就會產生依賴心理,久而久之就不會自己主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于是溝通變成了聽他人的話而行動,完全沒有了自我。
養育孩子難,與孩子溝通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作為家長任重道遠,我們要珍惜每一次和孩子溝通的機會。
話題:你覺得孩子哪個階段最難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