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fā)現孩子撒謊的時候,你會怎么做?有的家長會大發(fā)雷霆訓斥孩子;有的家長脾氣更暴躁,可能直接上手打孩子;有的家長會耐心引導,了解孩子撒謊的動機;有的家長會縱容孩子撒謊,認為小孩子都會撒謊,所以一次兩次也無所謂。
撒謊這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往小說,孩子不過是說了一次謊話,教育教育就行了。往大了說,這是有失誠信,是人品問題。
那么面對孩子撒謊,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呢?別急,首先讓我們看看這兩位寶媽的做法。
一件事情兩種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小青和小葉是同班同學,在期中考試中,只有她們兩個數學沒有及格。老師讓她們拿試卷給家長看,并簽上字。
小青和小葉回家之后,不約而同地都沒有把卷子拿出來,而且她們還模仿了家長的簽字,但是她們不知道的是,老師早就已經通過微信的方式,告訴了小青和小葉的家長。
知道孩子撒謊之后,小青的媽媽十分憤怒,她首先是呵斥孩子為什么沒考及格,這么簡單居然也能考40多分,這讓小青的媽媽氣得直跺腳。
分數低也就罷了,居然還想著撒謊瞞天過海,小青的媽媽向來是一個火爆脾氣,她直接把卷子揉成了一團,扔進垃圾桶里。然后讓小青面壁思過,還不許她吃晚飯。
不過,小葉那邊可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小葉的媽媽發(fā)現她考試沒及格,而且還撒了謊。媽媽并沒有生氣,而是裝作不知道,將小葉叫到自己面前,問了她關于期中考試的事情,小葉明顯的有些慌張。
媽媽也并沒有著急,而是耐心的跟小葉說“小葉,把試卷拿出來給媽媽看一看好不好,無論你考了多少分媽媽都不會生氣,下次努力就好了”
當小葉拿出試卷之后,媽媽看到了小葉模仿自己的簽名,面對孩子的撒謊,媽媽并沒有立即指責。反而是耐心的跟孩子溝通,媽媽問小葉為什么要撒謊,小葉說自己考了這樣的分數,覺得很對不起媽媽,而且全班只有兩個人沒及格,怕媽媽懲罰自己。
了解清楚原因之后,媽媽告訴小葉“我不會因為你考試沒考好而懲罰你,但是撒謊是不對的行為,你放心,卷子的事情媽媽會跟老師說清楚,但是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第二次了。如果下次在撒謊的話,你心心念念的小裙子就得不到了”
我們不難看出,這兩種天差地別的對待撒謊的態(tài)度,其實可以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小青會覺得自己罪大惡極,怎么能做出這樣的行為。從而更加的畏懼家長,她雖然知道自己錯了,但是因為害怕懲罰、害怕家長的疾言厲色,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依舊會這樣做,因為家長只是在發(fā)脾氣,并沒有告訴她正確的做法。
小葉也知道自己錯了,而且知道了什么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并且媽媽用包容和愛,去化解了這次的矛盾。
媽媽沒有對小葉作出具體的懲罰,有人會懷疑,這樣難道不會縱容撒謊?其實是不會的,因為孩子知道這一次媽媽的寬容是因為自己是初犯,如果再有下一次的話,可能真的就要面對懲罰了。
孩子雖然小,但是并不傻,他們知道什么樣的選擇才是最好的。
孩子撒謊的原因是什么?
面對孩子撒謊,我們首先要明白孩子撒謊的原因。
大致的原因有兩種:
第一,因為孩子想要逃避懲罰。孩子害怕家長知道自己做錯事情被懲罰,所以用撒謊的方式來逃避懲罰。這其實也是高智商的一種表現,因為他們知道如何讓自己過得更加舒服。
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時,首先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自己在孩子心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嚴厲。要寬嚴并濟,慈愛又不失威嚴。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的去和你交心。孩子犯錯,告訴孩子如何做,遠比懲罰更重要。
第二種原因,是孩子違反了和家長的某種承諾。在某親子節(jié)目中,何潔的兒子七寶,因為違反了和媽媽的約定而撒謊。媽媽跟他說,在家里不要給陌生人開門,但是七寶還是忘記了跟媽媽的約定。
媽媽詢問的時候,七寶選擇了撒謊,但是何潔非常耐心的去引導,孩子告訴“說出真相,媽媽不會懲罰你”
七寶這才放心的說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跟媽媽認了錯。
家長要有耐心去強調誠實的重要性,告訴孩子“你如實的說,媽媽不會懲罰你”
讓孩子在一個較為輕松的環(huán)境下,將事情說出,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的距離可以迅速拉近,讓孩子消除抵觸感和警戒心。
家長是榜樣,言傳身教很關鍵
除此之外,家長要學會言傳身教。想讓孩子不撒謊,那家長就要做好誠信的榜樣。比如今天答應了孩子去海洋館,就一定要去。
如果真的有什么原因不能去的話,要跟孩子說清楚,并且得到孩子的諒解,不能因為一些小事忽略了和孩子的約定。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一個不誠實的印象,那孩子要如何以你為榜樣呢?
當孩子出現了撒謊的情況,請先不要著急,首先判斷原因,其次平靜自己,再次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