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總能遇到一些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就哭鬧不止或者尖叫不停的情況。對于孩子過度固執(zhí)與任性。家長們往往表現(xiàn)出煩躁不安,要么非打即罵要么百般哄騙。
然而對于倔強的寶寶,難道父母只能強壓或妥協(xié)嗎?答案當然不能。過分的壓制或妥協(xié)只會阻止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面對發(fā)脾氣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固執(zhí)倔犟的原因,然后才能有的放矢,想辦法改善孩子倔強的行為。
你孩子的不聽話可能有以下四大原因之一。
一,自我意識覺醒,叛逆開始。
科學證明,孩子第一次叛逆的時間是兩歲左右開始。這個階段被稱為難纏的兩歲。兩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開始學習思考的問題。并且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兒。
身體的快速發(fā)育使他們可以通過動作去抵抗。拒絕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兩歲以上的孩子:聽話,順從,唯唯諾諾并不是一個好現(xiàn)象。因為孩子的倔強是孩子堅持自我的表現(xiàn)。對于孩子成長來說,這種堅持、勇氣和任性是難能可貴的。因此,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倔犟行為。
二,父母管孩子太嚴。
過去一對夫婦要照看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孩子之間常常在摸爬滾打喜笑怒罵中長大。可是現(xiàn)在有一家老少都要盯著一個孩子的一雙小手。孩子剛要摸摸地上的東西就被奶奶批評說:太臟啦!孩子只想玩玩水就被媽媽教訓說:別著涼!孩子剛想爬在地上觀察一下螞蟻,又被爺爺拽起來說:小心螞蟻咬你!孩子要想爬高高卻被爸爸吼道:摔下來會疼的!這么這么多的管教把孩子綁的死死的,沒有一點自由。
長期被限制被說教,雖然這些批評都是帶著善意的,但仍會增加孩子心中的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就會以固執(zhí)倔強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
三,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不可估量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做為家長,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表現(xiàn)的很偏執(zhí),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習了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在被拒絕、被批評后,甚至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采取相同的處理方式。表現(xiàn)得過于倔犟,從這個角度看,孩子是我們父母的一面鏡子。
四是孩子自身的性格使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氣質(zhì),這種個性和氣質(zhì)在新生兒身上各有所體現(xiàn)。比如說有的孩子包容溫順。尿了床,他的包容心會好一點,不會哭鬧。但另一個寶寶卻會表現(xiàn)出非常的敏感。
孩子的先天氣質(zhì)再加上后天教育,最終形成了孩子的性格。孩子在3歲之前,80%的性格已經(jīng)形成了。所以一個三歲孩子性格與成人已經(jīng)沒有太大區(qū)別了。
正如有的成人脾氣比較倔強,有的比較寬容一樣,孩子的性格也有這樣的先天區(qū)別。這樣一來,天生犯罪的性格很可能產(chǎn)生倔強的行為。
總而言之,家長面對孩子的倔強,固執(zhí),要根據(jù)孩子不同的原因?qū)ふ矣嗅槍π缘慕鉀Q辦法,不能一刀切。認為孩子就是不聽話。用自己的意志去教訓孩子,往往會適得其反。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待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方能見效。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