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的磨磨蹭蹭的,你要是上戰場,敵人都沖上來了,你槍都還沒準備好”
這是一個早晨,從平平媽口中發出來的吼叫。平平媽是一個急脾氣,做什么事情都風風火火,從來不喜歡拖延。但是兒子平平卻恰恰相反,做什么事情都磨磨蹭蹭,拖拉的嚴重。
為了改掉平平的這個壞習慣,媽媽常常在言語上“吼叫”平平。剛開始的時候,平平媽吼叫兒子,效果非常明顯,平平的動作比之前快了很多。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平平媽發現這招似乎不管用了,平平又像往常一樣拖拉磨蹭,這讓她非常惱火,吼叫的次數越來也多,話也越來越激進。
這不平平今天上學馬上就要遲到了,但是在自己的房間還沒有出來,平平媽實在忍受不了,急的粗話都說了出來。
早上的時間確實比較緊,送孩子上學不說,自己還要上班,遲到了那可是要扣工資的。為此,不少媽媽大動肝火,一直在催促孩子,可是效果都不怎么好。其實遇到孩子拖拉嚴重的問題,這簡單3招可能更好。
1. 提前五分鐘
大部分孩子早上磨蹭拖拉,是因為對時間沒有一個概念。但是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重視培養時間觀念,大了之后習慣原來的生活習慣,仍舊會磨磨蹭蹭。
父母不妨都提前五分鐘,例如早上孩子八點半上學,路上需要花費20分鐘,期間要空出10分鐘以防路上堵車,所以可以在七點五十五的時候,提前5分鐘通知孩子。
“寶貝,我們孩子有5分鐘就要出發啦,你要做好準備呦”!提前五分鐘的好處就是,給孩子一個心理的緩沖時間,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緊迫感。適當的時候,父母也可以監督下孩子,及時的告訴他剩余的時間還有多少。
2. 反復提醒孩子時間
孩子對于時間概念的模糊,是做事拖拉的一個原因之一。父母可以將時間的概念通過動畫片,或者講故事的形式啟發孩子。學會讓孩子看時間表,或者給孩子準備一個兒童手表,教會孩子分清上午與下午的區別。
不僅如此,家長還可以將孩子一天的行程寫到一張紙上,告訴孩子自己每天早上上學時間是幾點,中午吃飯時間是幾點,下午放學時間是幾點,將這些日常生活細致化。
3. 讓孩子感受一次遲到的后果
孩子做事拖拉磨磨蹭蹭,是沒有意識到“遲到”所要面對的懲罰。父母總是急著催促孩子,盡可能激勵孩子快一些,但是每次都是在父母幫助下逃避了“遲到”的懲罰。
其實不妨讓孩子嘗試一次“遲到”的懲罰。在幼兒園里,老師的話語權有時候要比父母更加有用,孩子因為一次遲到被老師懲罰,心里會埋怨父母為什么讓自己遲到。這個時候,就可以順勢讓孩子養成自己定鬧鐘起床的好習慣。
孩子做事拖拉,父母不要只知道“吼叫”,教會孩子自我主動,養成好的時間觀念,這樣的孩子以后也更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