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本心,盡力而為,不找借口,踏實前行就好。
想讓孩子做的事,孩子偏不做。
或者答應了,但是依然不做。
或者做了,但是和不做差不多。
老母親很生氣。
孩子很害怕。
其實,你想過嗎?
任何一件事都有兩面性。
孩子不乖,孩子不聽話,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是好事,孩子有主見。
我們想讓孩子做的,和孩子想做的,有些事是有矛盾的。
比如父母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天天看書,但是孩子可能更想先玩,玩得開心。
父母想讓孩子先寫完作業,但是孩子想先玩。
要知道,孩子雖小,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
孩子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不是一件好事嗎?
只是,對父母來說,這不是一件好事,這是一個不省心的孩子。
但是,從長遠看,適當的引導,這是一件好事。
我女兒也曾對我哭泣說:誰誰誰老講她,也有人說她哪些事做得不對。小姑娘很不開心。
我對女兒說:每個人都有說話的自由,我們尊重對方的自由,但是聽不聽,是我們自己的自由和選擇,你覺得對,那可以聽,如果覺得不對,那就不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聽誰的?
我們誰都不聽,我們要學習,提升自己,綜合他人建議,然后自己做決定,聽自己的,聽自己深思熟慮后的選擇。
內心不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會如墻頭草,左右搖擺,害人害已,后悔莫及。
一如伏爾泰所說: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如何把我們想讓孩子去做的,和孩子愿意去做的,協調一下?
需要我們自己先想明白,我們為什么想讓孩子做?是否值得?
如果確實值得,是為了孩子好,那就想辦法引導孩子去做,孩子不做那就找到背后的原因。
對孩子來說,給予孩子希望的愛,適當引導,就沒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有,那也只是時間長短而已。
先做好自己能做的,不懈怠。
你發現了嗎,一起走的人有多少人,堅持到最后的有幾個?
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只是很多人放棄了而已,只是,希望那個放棄的人,不是自己吧。
一路前行,陪伴亦被陪伴。
今日上午,收到積微會小伙伴的感謝,見證了她的進步和成長,無論是個人還是孩子,都有成果出現,向內求,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終方法。
我也很開心,可以陪伴小伙伴,彼此見證成長。
其實,很多事情大人不想做,沒有做,何況孩子呢?
偷懶是本性。
如何對抗惰性,先以身作則吧。
從這個春節不躺平開始。
如何能不偷懶?
我已找到答案。
你找到答案了嗎?
同樣適用于孩子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