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剛入園和家長該溝通什么(小孩剛進幼兒園怎么和她溝通)
孩子上幼兒園了,家長可以松口氣了吧?Nonono,還沒完,還得了解孩子是不是適應,在幼兒園吃的好不好,玩得開心不開心,有沒有哭鬧?老母親,還是要繼續操心的!
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長,所以如何父母如何去處理好親子關系,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這會涉及到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之間的權利與責任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如何提升親子溝通技巧三大課程,分別是NLP親子溝通,高效能親子溝通,GROW溝通等,家長你學會運用哪些?
有些家長,甚至蹲墻角、趴門縫,在幼兒園門口守候,就為了能瞥見孩子一眼,看看哭了沒?甚至下圖中,一位奶奶還拿起了望遠鏡,這裝備,也太齊全了吧?
是啊,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離開父母的庇護,自己的表達能力又差,到了陌生環境,跟小朋友們相處的怎么樣,老師能照顧好嗎?這些問題,每個送孩子上幼兒園的家長,都曾深深地擔憂過。
孩子剛入園,在幼兒園情況如何?
我家孩子剛上幼兒園的前兩周,每天的關鍵詞是“哭”,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到門口就馬上扭頭走了,看不得孩子聲嘶力竭地哭。
即使家長走了,孩子還會哭鬧,尤其是進入幼兒園后,老師會盡量安撫,用其他事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盡快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上午活動還好一些,到了中午吃飯,孩子們的問題就來了,有些不吃,有些需要喂,少數孩子能自己吃飯。所以,在家要提前鍛煉,孩子的自主進餐能力,為進入幼兒園做準備。
還有些孩子不會說,比如上廁所這件事,寧可拉褲子、尿褲子,也要憋著回家再拉。不敢跟老師說,玩的太高興了,或者午睡尿床了,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家長要放平心態,這是正常現象。安撫和鼓勵孩子,慢慢來。進入幼兒園之前,做好如廁訓練,帶一套干凈的衣服,臟了可以讓老師幫忙換上。
Tips:即使遇到孩子哭著不進班級的情況,家長也要穩住情緒,溫柔且堅定地送孩子上幼兒園,果斷離開,不逗留。
家長用三個聊天技巧,一問就知道
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人類最高級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別人提問。”
孩子在幼兒園開心不開心,過的怎么樣,家長還是很關心的。但有些家長也發現,無論你怎么問,好像孩子也支支吾吾的說不清楚,急的跺腳,孩子一臉無辜。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是問的方式不對,分享三個聊天技巧,一問就知道了!
技巧一:堅持每天跟孩子聊天
可以是放學的路上,也可以是睡前,只要是你們彼此都空著的時間(10分鐘以上),都可以聊一下。
我經常會在放學路上,跟大寶、二寶聊天,他們比著、爭著說,自己在幼兒園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一路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由于剛放學,孩子們還沉浸在幼兒園生活中,回憶方便。也可以在睡覺前跟孩子聊天,一天的事情和感受,聽聽孩子的心聲。
技巧二:具體提問,針對性提問
孩子的記憶力,沒有大人那么好,可能無法一下子回憶全面。所以,提問別太大,別問孩子“今天開心嗎?吃了什么?”
可以問孩子具體的事情,比如看幼兒園的食譜,問孩子:“中午吃的番茄、菜湯、小饅頭,你更喜歡哪個?”讓孩子的回憶具體一點,這樣得到的答案也比較精準。
技巧三:把聊天變成游戲
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具體都發生了什么,還可以試試玩假裝游戲。你當小朋友,讓孩子扮演老師或者其他小伙伴。
根據孩子在家的表現,問他一些問題,比如“老師,我不吃饅頭”。看看孩子怎么回答,就能大致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了。
大寶喜歡吃肉肉,每次我問他,在幼兒園吃了什么,他都會說,肉肉,不夠我吃的。后來我跟他角色互換,把自己當做他,讓他扮演自己,了解到他其實會要第二份餐食,這樣的情況下,我就沒那么擔心了。
父母們也可以試試,有些時候孩子的表達不是那么清晰,你可能沒辦法一下子明白,他到底在說什么?用角色互換的方式,能讓孩子更快進入到語境,并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愿。
育兒寄語:
當孩子進入到幼兒園,你和孩子的連接,沒有之前那么緊密了,迫切想要了解,他在幼兒園的具體情況,這是很多媽媽們的想法。但具體怎么做,還是有技巧的,不然你問半天,可能都得不到一個明確的回答。今天的分享,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