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當孩子出生之后,作為普通且平凡的父母們就會開始計劃著如何讓孩子能夠獲得更好地成長,更希望孩子日后能夠脫離自己的原生階層,成為社會中的精英、高階層。于是,很多父母的就會開始進入到自己的理想盲區,而忽略掉了孩子成長中真正需要的東西。
很多父母的教育都在致力于培養出優秀的社會精英,因此他們會更注重孩子的個人學習問題,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安排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一個理想有的優秀人才。然而,孩子在父母這樣的高壓教育之下,往往是叛逆、不服從的。
親子關系爭鋒相對以至于兩兩怨懟,有的孩子甚至會不堪重負而選擇輕生,為什么同樣都是教育孩子,愛護孩子,而中國式的教育卻是這么傷孩子的心?
如果我們詢問一下中國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從小就接受精英教育的雞娃,他們對于父母也許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念頭:“爸爸媽媽其實并不愛我們。”父母的愛和高興,只表現在自己服從各種安排,只表現在自己考取到好成績之上,從來不在其他無用的片段之中。
有很多父母也會疑惑,自己怎么會不愛孩子呢?自己逼迫孩子學習是為了他們未來著想,每天辛苦賺錢也是為了能給孩子更好地生活,這難道不是愛嗎?其實,這樣的愛也是愛,但也不全然是愛,因為這樣是父母以愛之名在傷害著孩子,用力過猛的時候必然會摧毀孩子。
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每一位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而孩子卻沒有足夠的心智去支撐自己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中做出好的選擇。因此,作為父母的我們就需要為孩子做考量、做計劃,為孩子鋪設未來。
由此,很多父母都會下意識地通過自己的人生閱歷,通過自己的想法來看待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多讀書是為了考取好的學校,讓孩子不要去關注無聊的興趣是不想孩子虛度光陰。所有的強迫和壓力,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
父母以自己的角度出發,為孩子選擇一條更好的人生道路,這本身就是出自于對孩子的愛,然而卻往往會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孩子也會因此而受到巨大的傷害,而這也成為了孩子們傷心的根源,成為親子關系割裂的源頭。
而中國式教育之下,對孩子的傷害體現在哪呢?
1、父母對孩子需求的忽視:無可否認的是,孩子成長中學習任務非常重要,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孩子的成長只有學習,他們也需要有玩耍娛樂的時候,需要保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同樣渴望父母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沒有學習好、聽話這種前提。
2、挫折教育下對孩子的心理打壓:在中國式教育中很有特色的一點就在于“挫折教育”,總是讓孩子去經歷各種的打壓,以鍛煉孩子的韌性。然而,這樣的打壓教育,也許不能成就孩子的堅強與自謙,更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孩子的成長更需要肯定和鼓勵,需要被看見。
3、不對等的親子關系中缺乏尊重:很多父母都常常以居高臨下的態度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孩子去服從自己,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己的隱私。而這種不平等的關系中,就讓父母無意識地做出很多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重要提示:中國式的教育會傷害到孩子的心,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于父母往往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孩子成長的問題,而忽略掉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想法。在父母的教育之中,孩子的需求被忽視,心理被打壓,更缺乏足夠的平等尊重。
今日話題:作為父母,你是否hi意識到自己的教育中也許存在著問題?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