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們進行挫折教育呢(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值得收藏))
上文我們有說到如何解決孩子愛哭的問題,無非是孩子面對困難或者問題的時候,沒有信心,而作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并且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一個人,還有爸爸媽媽在自己身邊。
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孩子能否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部分之一,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在講孩子心理建設的直播課,里面會講到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包括孩子的行為安全,網絡使用安全意識,防火,防水,防電,交通安全等等,這些都是要每一個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安全意識。
然而在生活中,困難和挫折是無處不在的,如何更好地進行挫折教育,讓孩子避免成為玻璃心,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游刃有余呢?
首先需要家長知道的是,挫折教育并不是一天兩天或者一兩個月就能形成的。
我們要保證孩子有一個健康的人格,再慢慢地進行挫折教育,并且越早越好。
比如:當孩子信心滿滿的去做一件事情,發現做了很多次,結果都不成功,慢慢的就開始情緒暴躁,哭惱。而咱們家長的做法,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溺愛型
溺愛型大多是存在爺爺奶奶輩的,如果這個時候看著孩子總是失敗,爺爺奶奶們就會跑過去安慰自己的孩子。
甚至有的爺爺奶奶會直接幫助孩子越過困難,如果沒有,那么就會說咱們不做了或者是都是他們的錯,安撫孩子,讓孩子不再哭泣。
第二:不管型
不管型大多是對于哪些愛玩手機的家長(當然,這里并不否認有的家長在處理工作,而忽略了孩子)。
孩子自己面對問題,家長就在旁邊站著,這種其實有時候還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如果還是遇到問題,有可能路人比家長更先發現。
第三:陪伴型
不得不說,現在陪伴型的父母是越來越多了,特別又媽媽,一邊學習前輩們的帶娃經驗,從孩子的飲食到孩子的健康,從教育到行為習慣。
媽媽在帶寶寶的同時,自己也不斷地在成長,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遇到問題,她們會站著孩子旁邊加油。
確保孩子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自己去解決困難和問題,解決完成之后,不忘了總結,告知孩子下一次遇到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其實想要培養孩子以后能直面困難和挫折,只有給孩子足夠的愛的同時,放手讓他自己去闖,這樣孩子才能走在有愛的環境里,慢慢的鍛煉出自己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因為挫折是常事,沒有人天生就會成功,只有一次次的嘗試挫折和失敗,才會真正理解到成功的意義。
在陪伴孩子的路上,你有什么感受和疑問呢?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學習,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